前11个月,辽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成色十足。
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超58%,56%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开展服务业务增收,12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41大类行业中增长面达58.5%。
看增量。以恒力石化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恒大轮毂电机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华晨宝马新3系、华锦阿美石化等为代表的众多重大项目接连开工、投产、落地。
看质量。新动能一马当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6.8%。
量,合理增长;质,稳步提升。
这一年,辽宁工业,强筋壮骨、承压而上。
“转”出新精彩
“转型”,2019年辽宁工业的关键词。
“当下的辽企正立于十字路口。一边是市场倒逼的客观推动,一边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唯有‘转’危为机,才能活得下来、走得更远。”辽宁省信息中心研究员姜健力说。
方向何在?瞄准高质量!
从“大路货”转向“精品店”。今年夏天,一个小小瓶盖,成为抚顺石化公司烯烃厂“拧”亏为盈的秘密武器。“聚乙烯产品过去主要用于制作水果托盘、塑料盆等,一吨利润仅几百元。可瓶盖料的附加值高且多从国外进口,为我们打开一片新天地。”烯烃厂副总工程师谢宇枭说。企业将研发重点转移到瓶盖上,打开了新市场,已增利数千万元。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沈鼓研制的世界最大年产380万吨重整机组一次开车成功、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的锐翔RX4E四座电动飞机实现全国首飞……这一年,诞生于辽宁的“中国之最”层见叠出。
从“褐色”转向“绿色”。“低碳,是我们打开欧美市场的重要突破口。”益海嘉里(盘锦)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指着眼前的瓶装颗粒说。这是从稻壳灰碳萃加工出的“白炭黑”,可代替炭黑成为轮胎等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由于其整个产业链条碳排放量极低,固特异、米其林等轮胎巨头纷纷被吸引。
细心关注辽宁经济的人会发现,一组标着“负号”的数据,正在成为老工业基地加速转型发展的佐证。2019年,平板玻璃淘汰年产能380万重量箱、水泥熟料退市年产能51万吨,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低于去年同期3.8个百分点。
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今年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稳中有升。”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丛红话语中透着自信。
通过单品销售打开突破口,最终成为整包经销商,在远程操控、预警维护、解决方案等方面加强力量,大连重工·起重公司的智能化焦炉等主要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90%,整包占1/3。
据悉,辽宁省已有56%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开展服务业务大幅增收。
为了让优质企业获得更多转型红利,5月7日,辽宁省《辽宁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荐产品目录(2019版)》正式公布,189户企业生产的284个产品位列其中,成为辽宁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增”出新潜能
增量与存量之和等于总量,其中增量是总量提升的关键。这个公式,与当下的辽宁尤为契合。
“大项目纷纷落地、投产,是今年工业增量重要亮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5月17日,渤海之滨,大连。全球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加工流程最长、一体化程度最高、配套最齐全的重大石油炼化项目——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全面投产。届时,我省PX产能提高至690万吨、PTA产能达134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
与其遥望,位于盘锦的百万吨宝来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这些“大块头”的拉动作用有多大?今年前三季度,大连、盘锦两市的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领跑全省。
大项目硕果累累,大企业枝繁叶茂。骨干企业,是拉动工业列车前行的重要引擎。
净利润同比增长75.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这是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交出的前三季度成绩单。同时该企业还入围了全国轻工业百强,成为辽宁“避重就轻”的一面旗帜。
今年,辽宁生产状况良好的领军企业还有英特尔、辉瑞制药、沈鼓集团、三一重装、东北制药……名单涉及多个领域。前11个月,全省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更令人喜悦的是,辽宁的“磁场效应”愈发明显,吸引着更多新项目纷至沓来。
恒大新能源汽车、华晨雷诺、宝来巴赛尔等项目顺利签约,腾讯电子竞技、云启基地等项目陆续上马,华为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沈抚新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如期运营……
增量叠加,后劲十足。
“创”出新动力
10月18日,世界目光投向沈阳。
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隆重开幕,数百位国际顶尖专家现场为辽宁把脉问诊。
“这张网,机不可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中激动地说。
辽宁省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制造业。经过一年努力,全省上云企业超过3万户,开通5G基站近3000个,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覆盖。
在以产业链综合能力为主要“兵刃”的未来经济战场上,不仅要有真本事,还要拿出“新本事”。
0.05毫米,一项纪录在东北特钢诞生,这是我国目前最薄的GH600高温合金薄带;90毫米厚、3800毫米宽,鞍钢又一次刷新了国产止裂钢的历史;23.5米,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最大船用曲轴,装备到超大型集装箱船;490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再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开拓新天地。
成绩背后,是顶层设计的引领。年初以来,辽宁省接连出台《辽宁省5G产业发展方案》《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政策红利正逐步显现。
成绩背后,是以创新为驱动的不懈努力。目前,辽宁省已拥有4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8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4月25日,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在沈阳成功注册。以此为平台,全国该领域一流的科研院所将成为辽宁省航空航天产业智库,辽宁企业将跻身“国家级”技术团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初以来,喜报频传。大杨集团等企业的3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大连船舶重工、恒力石化等企业的7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辽宁工业,于阵痛中转身,在创新中成长。( 记者 孙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