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连:风劲帆满立潮头
辽宁日报  2020-01-15 09:16:33

  原标题:风劲帆满立潮头——大连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繁忙的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摄影 港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大连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技术人员正在检查设备。 摄影 孙鹏伟

  核心提示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刚刚过去的2019年,大连市把“两先区”建设作为全市坚定不移的追求和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有效投资,呈上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2019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实现经济增速连续13个季度稳定在6.5%至7.1%之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高于全国9.8个百分点,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继续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抓创新 驱动增长“加速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大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进入攻坚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新动能。

  大连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为推动大连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抢抓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机遇,大连市着力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依托金普新区和高新区两大创新聚集区,全面落实省市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700家,提前一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2019年征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9项。全市科技成果落地转化720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00亿元。

  全市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全局观念,树立国际眼光,高起点统筹谋划,力争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实验室落户。利用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国家级品牌活动,建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创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及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920家。通过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博士后人才集聚重点工程以及重点专业技术人才项目等扎实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0671人。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去年,大连市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源于大连市依靠科技创新全力以赴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全市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有序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效应凸显。2019年,预计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增长25%。

  同时,“硬核”产业也不断刷新着新装备、新技术方面“大连创新”的高度:大橡塑研制出我国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年产35万吨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不仅填补了我国石化行业同类大型装备的空白,还打破了国外技术与市场的垄断,加快了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大连重工自主研制的最大型号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首次出口欧洲发达国家市场,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容量最大8兆瓦至10兆瓦海上风机铸件成功下线,技术水平与欧美比肩;中船重工大船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超大智能原油船成功交付,填补了国际智能VLCC空白……

  凭借科技创新激发制造业的蓬勃动力,大连市入选“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金普新区(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获评全国五星级产业示范基地。

  抓项目 蓄积释放“新动能”

  2020年伊始,在金普新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东北·中交城”、金牌教育园等重点项目依然在火热建设中。刚刚过去的2019年,项目浪潮涌向金普新区,全年强力推进项目超过500个,投资规模达3500亿元,其中仅中交、中电、中铁等“中”字头央企签约落地项目就达到30余个。

  稳增长重在稳投资。金普新区是大连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稳增长的生命线,坚定不移上项目、凝心聚力抓项目的一个缩影。

  2019年,大连市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恒力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加快建设,推动石化产业迈向中高端。长兴岛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中英(大连)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实现新突破,投资55亿元的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去年,大连市还盘活总投资500亿元的28个沉淀项目。

  项目建设的活力,发端于优良的营商环境。

  大连市委、市政府以“店小二”精神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仅恒力项目建设以来,大连市共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上千个。

  大连市对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推进机制。出台了《大连市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把严格督查考核贯穿项目推进始终,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奖优罚劣。

  “服务秘书”制度全力打通重大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成为投资者口口相传的品牌、政企的“连心桥”。率先建立重大项目专班制度,破解重大项目瓶颈问题,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得好。在全市聘请1551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实行营商环境“网格化”监督管理。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露头就打”,大连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明确提出“谁砸大连招牌,就砸谁的饭碗”。

  “放管服”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市本级网办率达96.55%,县(市)区平均网办率达98.19%。2019年,大连市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一批批优质的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活力迸发。大连石化产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百亿乃至千亿级的现代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或正在快速崛起,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愈加明朗。

  抓开放 激发振兴“新活力”

  开放是大连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

  近年来,大连市坚持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充分发挥拥有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优势,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谋划对外开放,高昂新时代东北对外开放龙头。

  夏季达沃斯年会已成为大连扩大对外开放、引领创新发展、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平台。201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16个内外资项目集中落户大连,总投资额折合人民币236亿元,涉及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连市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编制完成《大连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出台建设“17+1”经合区核心载体城市实施方案,成功承办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大连-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对接会,进一步扩大与中东欧国家国际合作的“朋友圈”。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吉布提自贸园、天呈(捷克)工业园等境外园区加快建设。

  自贸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大连自贸片区已全面完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大连的119项任务,引领作用凸显。“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入选国务院第五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两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在第三批自贸区片区制度创新总体排名中居第4位,为辽宁自贸区试验任务完成率跻身第三批自贸区首位提供有力支撑。

  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取得突破。大连市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沿海五市对接布局,与中科招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大连中科沿海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为沿海六市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投资服务,助力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发展。

  沪连对口合作取得实效。按照《2019年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重点工作计划》,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成功举办“第三届沪连对口合作高端论坛”,强化沪连对口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谋划协调能力,加强产业对接、园区共建和县区合作。在“沪连经贸合作上海·大连周”活动中签约项目33个。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方位开放引领全面振兴。如今的大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愈加明显。

  大连“四个中心”建设全面提速。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迅速,承担起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速,“辽满欧”国际过境班列开通,集装箱海路、铁路、公路多式联运入选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区域性金融中心崛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对外贸易聚集地的作用越发突出。

  动力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面对振兴大潮,大连这艘经济航船风劲帆满,正在高质量建设“两先区”的征程中破浪前行!(记者 吕丽)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