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堆绫传承人金映雪(图片由受访者金映雪提供)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吕文卫):在沈阳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退休后捡起姥姥传下的手艺,凭借儿时的记忆,用濒临失传的老手艺恢复了70多幅堆绫图样。她就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堆绫传承人金映雪。
金映雪的满族堆绫肚兜(图片由受访者金映雪提供)
幼时记忆成一辈子的财富
金映雪,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堆绫技艺”传承人。代表作《狮子滚绣球》《富贵牡丹》《蝴蝶兰》《喜上眉梢》《手工布画》等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11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辽宁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奖。
据史料记载,唐宋和明代把堆绫称作“剪彩”,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绫子,剪成花样,堆积黏贴,做成图案,图案边缘用绣线钉牢,或绣一圈花边。
金映雪从小跟着姥姥一起生活,堆绫是姥姥家里生活用品的常见东西。夹被、被蒙子、炕桌上盖茶壶茶碗的装饰品,还有小时候衣裤上、姥姥戴的围裙上……到处都是姥姥和太姥姥做的堆绫装饰。堆绫不同于一般绣花,这种技艺做出来的物品不但精美漂亮,更重要的是结实耐用,反复浆洗仍旧如初。
姥姥是一个“世家老太”,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对女孩,基本上采用老式教育方式,会做针线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金映雪五六岁就开始学习针线,被姥姥逼着学习各种针法、图案,最重要的是学习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而这也为她以后传承这一技艺打下了根基。
金映雪的满族堆绫作品(图片由受访者金映雪提供)
退休后传承姥姥留下的手艺
长大后的金映雪读书、考学、工作、结婚、生子……人生按部就班地往前走,与满族堆绫技艺渐行渐远。直到2009年退休,她开始一门心思做堆绫,刚开始做传统的故事画,后来她发现姥姥和太姥姥那个时代留下来的老东西在市面上基本看不到了,有一些传统的事物,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太懂,因此她下决心用堆绫技艺恢复老物件。
文化,是金映雪反复强调的一个词。金映雪说,想要学会堆绫,必须要掌握各种技法,但是只会技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懂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次,我遇到一幅残缺的堆绫肚兜图样,只剩下一个石榴和半个寿字。买回家后我开始琢磨,缺掉的是什么呢?足足想了两天,猛地想起姥姥说过‘左石榴右佛手’。”于是,凭儿时记忆,金映雪恢复了这幅寓意多子、多寿、多福的《三多图》。“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的那些年,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金映雪说。
制作100件肚兜留给后人
喜欢金映雪作品的人很多,但是她没有出售的想法。“这些东西若是卖出去换钱,卖多少都觉得心疼。”偶尔参展被询价,金映雪都不回应。金映雪的想法很简单——“卖不起”。“卖了一个就少了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她只想把它们做成一个系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背后的传统文化。
金映雪说,自己小时候是被姥姥逼着学的,现在是对这门传统技艺的热爱,更是对姥姥的怀念。她的一针一线都饱含怀念与感激,想要将姥姥传下的手艺传承下去,也成为了她最大的动力。
金映雪怕手艺失传,更怕以后无人能懂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爱好到传承,金映雪与满族堆绫技艺相伴数十载,有生之年,她最大的心愿是缝制100件肚兜作品,捐赠给故宫,留给后人,让他们懂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仿制老物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愿意一直走下去。”金映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