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治疗中心主任给患者讲解内镜检查 摄影 杨薇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杨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阶段,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不仅做好院内防护工作,也积极运用科学创新技术来搭建便民利民惠民平台。
7月8日,国际在线辽宁频道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获悉,今年医院以科技创新年为载体,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外延服务,让百姓得到及时救治,满足百姓就诊需求。
技术创新 改变术式和观念让患者受益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治疗中心,依托医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短短几年从“年轻”科室上升到重点科室,尚书也成为了最年轻的科主任。
尚书和他的团队大胆创新,利用大肠镜探入阑尾的方式解决阑尾炎问题。阑尾作为肠道所有免疫因子的储存器官,承担了肠道的所有免疫功能。阑尾发炎是腔隙堵了,传统做法不能疏通腔隙,医生大多数选择切除阑尾。
“其实只要在大肠镜前头加一个锥形帽,大肠镜就可以钻到阑尾腔里清空淤堵。”尚书表示,堵塞清空炎症也消失了。
科技创新给临床医生实际操作提供了便利,科技进步给患者带来了治疗利好。“虽然看起来只是改变了一个术式,但这是医生观念的进步。”尚书表示,这是利民的好事。
科研创新 肠道菌群移植实验室将落户沈阳
医生思维、术式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到一起,就是带动医疗体系进步的核心驱动力,这也是让内镜治疗中心短短几年即成为五院的一级重点学科的原因。
“虽然我们中心成立时间短,但作为医院最重点的学科之一,我们一直在做医疗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探索。”尚书介绍,今年肠道菌群移植实验室即将落户沈阳。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关注的是肠道功能出现问题的根源。2019年,五院内镜治疗中心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签署研究协议,正式开展肠道菌群的研究。对于内镜治疗中心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如果研究成功,将彻底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等反复发作疾病难以治愈的问题。
尚书和他的团队在临床中已经进行了尝试,目前数据显示,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比原来提高了近三倍。
设备应用创新 探全胃部26个点位做完整精查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上了崭新的台阶。内镜治疗中心目前就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治疗。
“医生在内镜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协助下,可看到放大120倍的粘膜上的血管和腺体,高清晰度的检查为早期发现癌变提供了科学依据。”尚书表示,利用人工智能,医生对胃肠早期病变有了基础判断,再基于大数据综合筛查和分析,就能直接提示病变性质,“不仅提示准确,还规范了医生操作。”
尚书表示,医生只有用胃镜将胃部26个部位都探到,才能做一个完整的胃镜精查,随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会给医生的操作打分,让医生直观的看到每次操作的精准程度。
“早期发现癌变,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尚书表示,这对患者来说是真正的惠民。
做人文医生 医生讲科学普及讲成“网红”
尚书认为,医生不应该仅仅注重技术,还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医生的技术越是高精尖,就越要帮助患者,跟患者实现无障碍沟通。”
为此,他在科室走廊放了一台电视,实时播放医生为患者做内镜的动态图像,还会在走廊给患者家属进行讲解,这一便民举措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欢迎。
尚书还在抖音和快手平台发布视频,以公益形式向大众传播医疗知识。现在,他的粉丝接近60万人,成了“网红”医生。
尚书认为,所有的“高精尖”不是为了让老百姓看不懂。“只有让人们更了解医生们正在做的事,人们才能信任医生。”尚书说,他想做一名懂人性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