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吕文卫):养“扶贫牛”,日子越过越“牛”。朝阳市喀左县太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维革,2016年贷款买了6头母牛,现在每年养牛收入8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由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朝阳市喀左县十二德堡镇太沟村依托本地自然条件,用好金融扶贫政策,贫困户利用庭院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为探索贫困户整体脱贫致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扶贫牛”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太沟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典型的山区村。村里人均1亩多耕地,九成以上种植玉米,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共有人口370户140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1户298人,贫困发生率21%。
2016年初,十二德堡镇党委多次组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周边省市的扶贫产业项目进行考察学习,考虑到太沟村群众有一定养牛基础和养殖经验,因势利导决定将养牛作为太沟村的扶贫主导产业,走庭院养牛、精准脱贫的路子。
金融助力精准脱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银行为贫困户提供3年期3万元至10万元养牛贴息贷款,2016年对78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贷款470万元,购牛420头。截至目前,78户贫困户仅养牛一项人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全镇实现村村养牛、户户有牛
同时,太沟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作为发起人,成立了喀左县宏顺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纳进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
太沟村对贫困户家饲养的牛统一登记造册、统一打耳标、统一防疫。特别是买牛、售牛等环节,村干部和经纪人帮助贫困户严格把关,免费提供服务,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养殖风险。对无生产能力、银行部门不予放贷的贫困户,村里组织养牛大户带动增收、实现脱贫。
太沟村养牛业促进了玉米秸秆的转化增值,养殖户以每亩150元至200元价格收购附近乡村玉米秸秆,加工成养牛饲料,实现秸秆过腹还田。2019年以来,喀左县宏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沈阳华清源公司合作,流转土地20亩,利用牛粪作为饵料,发展蚯蚓养殖,每年生产蚯蚓4—5茬,沈阳华清源公司回收,每亩实现收入1.7万元,仅此一项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同时有效减轻了牛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
太沟村通过金融政策扶持养牛,形成了浓厚的养牛氛围,全村牛动态存栏量超1400头,实现人均1头牛。2016年以来,全村平均年出栏育肥牛200多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7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3000元,实现整村脱贫。太沟村金融助力养牛实现脱贫的做法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养牛扶贫产业,全镇牛存栏1.6万头,实现村村养牛、户户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