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聚力汇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一个人都不能少。
按照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消除绝对贫困,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在辽宁铁岭,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成效显著,出现了一批扶贫创业带头人,形成了一系列的扶贫脱贫好做法,带动一大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际在线辽宁频道为此推出“聚焦铁岭扶贫攻坚”系列报道,解读这座城市的脱贫密码。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李子平 李爽):“这个往后边点穿,让它多延几段,这个头儿先不要了,往后面延,长点儿穿能别住,不会开。”1月13日,在铁岭市阿吉镇杨屯村,杨屯村村民李超正在教邻居编筐。
从小看着爷爷编筐长大的李超,从十五岁就开始自己编筐并创业,搞起了家庭条编加工业,不仅自己的日子奔了小康,他还手把手地教乡邻编筐,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一根根竹条经过一双巧手的上翻下折,没多一会就被编成了一个精致的花篮。从简单的围圈到复杂的编花到成品水果篮,李超编了十七年的筐。
“从2009年开始,我从事的家庭条编加工业就已经形成规模了。我每个月都有一些固定的收入,后期也陆续带动村民一起参加,让他们也多增加点收入。我们这边家家都种地,没有太多的副业,因为条编简单好学,还能给村民带来一些收入,我就把村民都带动起来,提高收入。” 李超说。
本着带动乡邻致富的想法,李超开始手把手地教乡邻编筐,从编条、编底座开始教起,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认真仔细地给乡邻讲解。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村民,只要想学,李超都从不厌烦,细致讲解,手把手示范。
铁岭县蔡牛镇石家村村民关丽说:“我从2018年开始跟李超学的,学了两天我就学会了,那时候一个月也能收入五六百块钱了,一直到现在固定的一个月有1000块钱左右的收入,还不耽误家里活,闲的功夫就能编,这些年有不会的地方就问李超,他都手把手的教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乡邻编筐的质量也达到了厂家标准,质量有了保证,李超又联系厂家收购这些手工筐、篮,平日里李超就负责编筐,负责回收成品。为了让编筐的村民过上一个好年,李超把村民们编的筐都提前收购了。这几年在李超的带动下,这些乡邻不再光靠种地养家,也开始有了额外收入。现在,李超还打算扩大规模,再搞个像样的编筐培训班,召集附近村子的贫困户、家庭妇女进行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实现自立自强,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