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9年8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民生账单”晒出丹东百姓幸福感
困扰市民多年的六道沟人民广场转盘全面开放环岛交通 摄影 周广庆
滨江路维修改造现场(资料片)
核心提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丹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顺应群众期盼,厚植民生沃土。翻开丹东2019年财政账本,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民生支出达80%以上。
2019年,丹东对标全市2019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投入资金1.5亿元,增幅达40%;安排2.6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1.2亿元,用于7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近1.1万户百姓……
一张张民生实事“成绩单”,一份份细心的民生答卷,一天天累积的“实在变化”,成为丹东市委、市政府提升百姓幸福感最有力的注解。
聚焦民生关切 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和谐、城市文明进步的基础。去年,按照“市区联动、责任到位,改进功能、完善配套,整体推进、长效管理”的要求,丹东市又对29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总计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改造面积4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300多户。记者在振兴区金桥小区看到,虽然天气寒冷,在小区健身角锻炼的居民依然很多。小区改造后,居民健身有了场所,社区聘请的保洁员会随时在小区内进行保洁,小区管理模式也在改造后向专业化转变。
刚刚过去的一年,丹东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民生实事落细落小落实。面对提升城市品质和财力紧张的矛盾,丹东相关部门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城市建设交出亮丽成绩单。
细心的市民发现,如今城区景观路和街巷路都更加明亮。去年,丹东市住建局对城区路灯整体情况进行彻底排查,每条街、每条巷逐一清点,针对主次干路、街巷路的道路现状,城区路灯改造相对滞后和未及时配套照明设备等,逐项制定改造计划,解决影响市民出行安全问题。先后完成滨江路等路段的路灯改造,解决了帽盔山公园路、东升路的“摸黑路”问题,补齐照明短板,完善了城市市政设施配套功能,使城市道路照明标准明显提升。
精细的指挥棒是发展的风向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改善城市形象。去年春,丹东对滨江路及沿线太阳世纪广场、文化广场、断桥广场实现改造升级,对服役83年的沙河桥进行重建;实施鸭绿江公园、帽盔山公园、珍珠公园亮化工程,安装城区节能灯1.3万盏,照亮了城市“摸黑路”,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坚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各相关部门齐心合力补齐城市短板。群众期盼的四号干线全线贯通,市民关注的六道沟人民广场半封闭环岛全面打通,29条城区道路、4座桥梁、9处雨污分流排水工程完成大修改造,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全市重拳出击治理城市野广告乱象,一年来,清除小广告、小招贴5万余处,设立集中广告栏571处,依法处理596人;聚焦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施划交通标线9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3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800个;改造低洼易涝街区9个,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
“这些都是今年准备的年货,必须好好热闹一下,过个像样的春节!”家住振安区上城悦山小区的姜晓红高兴地打开冰箱门,只见大虾、五花肉、笨鸡等塞得满满当当。去年10月搬进了保障性安居房,这几天她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搬进新房后的第一个春节。记者看到,客厅里,几条红色的金鱼在鱼缸里欢快地游着,阳台上,一盆蟹爪兰开得正艳。“住上了新房,生活无忧,感觉自己幸福得就像花一样!”姜晓红对当下的生活很满意。
一年来,丹东市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面向社会征集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44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完成养老金“十五连涨”、城市低保“十四连涨”、农村低保“十二连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3.4%,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生活标准分别提高5.1%和14.2%;完成棚改222套,回迁安置2610户;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40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77%……
真金白银的投入夯实了百姓的获得感,老百姓眼里的发展成果不再仅仅是“统计数字”,而是溢在心里的获得感,写在脸上的满意度,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发展红利。
顺民意解民忧 民心工程迈出新步伐
展望2020年,丹东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丹东人民谋利益、增福祉,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线,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新的一年,丹东将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计划完成各类群体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扩大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城市低保提高5%,农村低保提高7%;实施600户贫困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已售商品房“办证难”问题基本解决……
抢抓机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丹东将全面落实城乡规划条例,持续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实施平坦工程,重点改造锦山大街、山上街、滨江路和银河大街、宝山大街“三横一纵”主干路,维修官电街、坝岗街、后聚宝街等30条街路;实施畅通工程,打通振五街、东新路、山上街(六纬路道口)和花园桥4条“卡脖路”;实施“城市双修”工程,持续提升城市绿视率,做好爱民街、四号干线沿线裸露地面覆绿,新建口袋公园2处以及大沙河亲水平台,升级改造锦江山公园、珍珠公园、灯塔山公园和鸭绿江景观带;改造提升青年大街、体育馆路等低洼易涝区域排水管线,改造燃气管网50公里、生活垃圾压缩站6座,更换城市垃圾箱156个;深入开展城市野广告、私搭乱建整治和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治理;加快新老城区连接带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持续推动新区繁荣。
公共服务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2020年,丹东将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顺应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新需求,着力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改革开放成果的共享度,增强群众对社会的认同感。通过大力开展文明程度提升行动,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边城文化”和“民族文化”,启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遗工作,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42%,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80%,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全部消除大班额,建成“三通两平台”,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改造中小学厕所120座。完成“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建成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
相信伴随着一件件顺应民意、贴近民情、排解民忧的民心工程的落实,丹东市民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记者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