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23时,经过参建各方8天的昼夜奋战,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观察病房和医护人员休养区建设完工并交付使用。在这场与疫情和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创造了“沈阳速度”,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市城乡建设局质量站党支部11名同志在党旗的见证下,全天24小时驻守现场,冲在了工程建设的最前线。
在六院改造中,牵扯其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站在建设的最前沿,指挥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战斗。市城乡建设局质量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岳阳原计划在正月初二回老家看望父母,但是接到上级的通知后,马上组织研究市六院应急工程监管工作。经过研究,质量站提出了24小时质检的工作方案。这在以前不曾有过,但在六院改造工程里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作为质量监督部门,市质量站充分考虑了这次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危险性,党支部在全站总动员的基础上,采取了个人自愿报名加组织考察的方式确定了10名同志,分成四组全天候驻守现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检查监督,对排水管道铺设、板房安装、电缆敷设、管道安装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过程、无死角、零距离监管,保证了六院改造和新建工程质量过关。
除了现场监督外,质量站还负责对接设计、统计进场材料数量、电力设施改造和设备安装进度。建设未始,图纸先行。大年初一晚上九点,监督员马强迅速对接中建东北设计院,他和设计师们不眠不休,戴着口罩在会议室里不断修改设计,24小时后第一张施工图完成。现场材料的进场进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四点,监督员李忠辉会分别向参建单位收集材料进场情况,制作成进度表报送给工程建设指挥部,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由于新建的两个工程都需要供电,原有的电力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负荷,急需要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电气工程师陈志亮带着冀全利对接国网沈阳电力公司和东北建筑设计院,研究改造方案,方案通过后开始监督施工单位施工,一直到送电成功,他俩才松了一口气。当工程进展到后半程,主要工作任务就各种设备的安装,李永敏带领富颜超驻守现场分工协作,现场通风设备的风管安装在后半夜,他俩就盯到后半夜。负责土建工程的姜鸥、王建和刘宏伟,自愿选择值夜班,他们说熬夜的工作年轻人优先,夜间冒着零下20℃的低温行走在施工现场,由于天气寒冷,不出一个小时,口罩里面就会布满水渍,贴在脸上即冰冷还不透气。
谈到24小时监管的困难,市质量监督站副站长于永彬指出,“困难就是天气,春节后正好赶上降温,白天零下十度,后半夜最冷的时候零下20℃,戴口罩造成眼镜上霜看不见路,发现问题现场拍照片手都冻裂了。”
为了让发现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质量站采取了信息化的监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程建设微信群里,现场图片、留言已经过万条,质量站的同志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后,都会把问题拍照片发到工作群,通知在群里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时改正。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逆行的背影,一颗颗诚挚无畏的心,在疫情面前,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市建设局质量站党支部选择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全站党员冲在一线,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责编 汤龙 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