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驻守在辽宁各地的第一书记坚守在防疫一线,他们撇小家,顾大家,和乡亲们不离不弃,上演着一幕幕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2月24日起,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推出《“疫”路同行——第一书记在行动》系列策划,重点报道第一书记的感人故事、成功经验、有效举措,助力新冠肺炎联防联控取得最终胜利!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早春的一场大雪,把辽东山区的茳草村打扮得十分妖娆,也让本溪县草河口镇茳草村的13栋高标准草莓温室大棚显得分外耀眼。
3月5日,草河口镇茳草村的草莓大棚里,村民正在把草莓摘入托盘,然后包装、装箱。正在采摘的村民董艳华笑呵呵地说:“我全年有10个月在草莓大棚里间苗、摘果,年收入2万多元,不仅脱了贫,今年还准备为儿子张罗婚事。这多亏我们村第一书记张君辉帮助我们建起了草莓大棚。”
茳草村,本溪满族自治县最南端的小山村,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三年前,村集体负债1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
2015年10月,本溪市人民检察院开始帮扶茳草村脱贫工作,时任主任科员的张君辉随工作队第一批来到茳草村。“村党组织没有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来源,村民没有致富项目,全村726户村民中贫困户就有71户。”经过认真调研,张君辉找到了贫困的症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开发切实可行的致富项目,才能真正使村民走出贫困。”张君辉坚定地说。
说干就干,在帮助村“两委”顺利换届后,张君辉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板,他率先给全村党员讲党课,并建立“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2017年,张君辉发挥茳草村与丹东比邻的区位优势,经过与市、县多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投资30万元,建起了2栋标准化的草莓温室大棚,当年村集体经济就收入2万多元。
2018年,在被任命为村第一书记后,张君辉又与帮扶茳草村的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调,投资160万元,建起了9栋高标准化草莓温室大棚。2019年,张君辉再与解放军驻辽某部沟通,投资25.8万元,建起2栋高标准的草莓温室大棚。
与此同时,张君辉多方联系,邀请了丹东草莓种植大户对13栋大棚租赁种植,聘请了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的专家对大棚草莓进行育苗、管理等全程技术指导。好的技术和管理深受客户的青睐,茳草村的草莓已经进入香港、澳门等市场,成为本溪县草莓生产示范基地和草河口镇精准扶贫示范基地。
今年茳草村的草莓长势尤为好,果大、红润,口感特别甜。但受到疫情的影响,传统的草莓线下销售受阻,张君辉和草莓大棚经营者沟通,转变销售思路,变线下销售为线上销售,并积极开拓深圳、广州等南方市场,每天都有1500斤左右的草莓发往全国各地。
现在,茳草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以多收入10多万元,一部分用于贫困户的补助,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的再生产。全村每年1万余人次参与草莓种植生产,给村民带来直接收入70多万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草莓产业更是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今年,我们准备再建设6个到7个大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在脱贫之后富起来。”张君辉信心满满地说。(文 葛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