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宽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基层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坚持以防控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发动全县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中来,运用“口袋战术”围剿疫情,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每一次宣传,都是一次生命的守护。这是每一名志愿者的共同感受。疫情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宽甸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号召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切实将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和防控预防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以志愿服务守护群众安全。
在虎山镇南岭外村,年过七旬的村民马化志每天骑着载有小音箱的三轮车穿梭在村组路上,不间断地播放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控知识。有人问及原因,身有残疾的马化志总是说:“我就是想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在太平哨镇茧场村,7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赵明福每天用村喇叭播报疫情相关知识,带领村、组干部冒着严寒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政府通告等,同时在村里醒目位置悬挂标语横幅,张贴预防疫情宣传画……
截至目前,在全县志愿者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已累计发放《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等20万余份;悬挂条幅2000余条;启动宣传车300多台万余次;启用“村村响”大喇叭、小喇叭1000多个……全方位、多形式开展的疫情防控宣传,使得宽甸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当好疫情防控引导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宽甸广大文化志愿者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传递温暖、传播正能量,鼓舞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疫,凝聚坚决打赢战“疫”的决心和自信心。
“本应是,举国欢庆,阖家团圆;忽然间,疫情肆虐,不断蔓延……”疫情防控期间,宽甸13岁双胞胎兄弟卢绿源、卢绿斌,在妈妈帮助下创作的快板表演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在宽甸人的朋友圈传开。2月6日,宽甸县委宣传部将该视频上传到学习强国,得到全国人民的纷纷点赞。除此之外,宽甸满族剪纸传承人王铭岽用红纸和剪刀,创作了《生命树》《团结一心》等4幅生动的艺术佳作,让大家感受到了来自艺术的战斗力。
据了解,目前,宽甸文化志愿者已创作快板、漫画、剪纸、歌曲、诗歌、书法等各类文艺作品100多个,使全县人民不断提高疫情防控意识,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奉献爱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好疫情防控服务员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疫情当前,宽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化身为群防群控的服务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强信心、筑同心、暖人心”的志愿服务精神。
疫情发生后,为了阻击疫情蔓延,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客运车辆停运,各村也设立了卡点,买菜成了很多村民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村是“各显神通。”青椅山镇碱厂沟村村书记张吉成就变身成了“跑腿小哥儿。”每天一大早,他开着小三轮,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边记好各家所需物品,然后抽空到镇里的商店把物品买齐,送到村民家中。
一声呼吁,爱心涌动。面对防疫物资紧缺的实际,宽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急动员,呼吁广大志愿者、志愿团体、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踊跃捐赠医疗耗材、防护用品等物资。宽甸菌王府的店主崔晓雷购买500多个防护口罩,免费发放给市民;宽甸企业家殷魏除了捐款2000元,还捐出口罩3000个,送给各乡镇值守在卡点的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宽甸小手拉大手爱心团队捐款15700元;宽甸爱心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捐款,购买了2000个口罩、300多斤酒精及消毒液免费发放给市民;志愿服务协会为医疗一线捐赠84泡腾片2000片;金林集团志愿者为宽甸医院捐赠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合计金额2万元,之后又向志愿服务协会捐款20万元……
当好疫情防控守卫员
疫情虽险,但年轻人从不缺席。在宽甸的防疫战场上,一大批90后生力军同样义无反顾,勇于担当。
2月10日,根据宽甸疫情需要,团县委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则青年突击队招募令,仅一天时间,就有100多人报名,其中有很多90后志愿者。郑士奇和陶鑫都是在校大学生,值守在北营社区。提及此事,郑士奇自豪地说:“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特别光荣。”家住兴隆欢乐城的姜琳被安排到北营社区驻守,每天早上,她都要步行30多分钟才能到达工作地点。25岁的李雪家住灌水镇,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每天,她的父母都会开车将她送到府前社区值守。除此之外,宽甸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民警迟铭为坚守岗位而推迟了婚礼;回乡探亲的军人周立彬在滞留家乡不能返回部队的情况下,主动找到镇领导,前往镇食堂和做饭师傅一起为卡点值守人员做午饭;宽甸骨科医院年仅21岁的护士姜春妮第一个向医院领导请命前往隔离区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很多90后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尽己所能、守护一方平安,用行动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众志成城筑防线,一身红装战疫情。宽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群防群控围剿疫情,从乡镇到县城,从大街到小巷,处处可见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如同一道道风景,绘就出疫情防控一线最动人的色彩。
(记者 曲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