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吕文卫):带领村民游泳健身,邀请体坛明星认养稻田,给村里引进盛京满绣工作坊……两年来,辽阳灯塔市柳条寨镇长沟沿村第一书记包金民创新思维,用体育精神将村民领上了“致富路”。
村里来了“包书记”
2018年5月的一天,辽中大地,杨柳吐绿,莺飞草长。
辽宁省辽阳灯塔市柳条寨镇长沟沿村,从省里来了一位50来岁白白净净的扶贫下派干部,担任村里“第一书记”。他叫包金民,是一名转业军人。
就这样,包金民从辽宁省体育局到了长沟沿村,一头扎进农村扶贫的大事小情中。
到任后的第二天,包金民开始走访村里老书记、老党员、老军人,看望五保户、贫困户和患病村民,个人出资送去慰问品。通过走访座谈、开展调研,他深思着,农村改革都几十年了,占天时、据地利的长沟沿村为何发展不起来?他陷入沉思:自己来长沟沿村干点什么?应该如何干?
走访调研后,他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长沟沿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人的主观因素。
扶贫先扶志
辽宁省体育局奥运冠军、体坛明星多,特别是他们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让包金民找到了扶贫的力量源泉。
扶贫先扶志,更要扶精神。包金民组织游泳中心队医生到患腿病的村党员代表家中看病,进行针灸、按摩,传授自身保健修复常识。他为村里协调价值8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为柳条寨镇争取价值60万元的服装、鞋帽等物品。
同时,他还聘请专业篮球教练定期来村里,指导孩子们训练篮球。暑假期间,包金民协调省体育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安排村里12至14周岁的10多名学生到省游泳中心大连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训练,开展夏令营活动。
包金民还为村里引来了众多文体活动,他组织村里开办首届“农民丰收节”;协调企业资助,组织开展以“丰收中国•幸福长沟沿”为主题的大型秧歌汇演。他还邀请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职人员,来村里进行慰问演出,带给村民满满的正能量。
农民需求就是“包书记”的工作
92岁的黄金宽老人坐在炕头,见人就说包金民的好。黄老爷子的儿子黄乃珍已71岁,双眼失明,父子俩相依为命,是镇里五保户、贫困户。黄金宽说,“包书记经常来看我们,自己掏钱给我们爷俩送油送面,天冷了又送我们棉衣棉被,我们这心里头,暖着咧!”黄乃珍也说:“别看我啥都看不见,可是包书记为俺们爷俩做的那么多好事,俺心里有数着呢!”
对许多从城里下派到乡下的驻村干部来说,刚到村里,都得有个适应过程,尤其是要学会跟农民打交道。包金民入伍前是安徽萧县的农村青年,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进步很快,光荣提干。转业到辽宁省体育局,工作十分出色。来到扶贫点,他适应很快,基本上无需转换角色。
“农民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这是包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跟农民交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说一件办一件,无论多小的事,只要答应了,就必须抓落实,不能大忽悠!”包金民说到做到,大到给村里修羽毛球场、办义诊检查,小到给村民治跌打损伤、教孩子们一堂篮球课。
请文化名人认养土地
“过去种一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也就挣两三百块钱,现在实行稻田认养,一亩地能多赚一千多块啦!”村民黄作家喜滋滋地说。“我家里有5亩地,被辽宁男篮主教练郭士强认养,都是包书记帮我们介绍的资源,我们可得努力干,争取把我们村的大米也打出品牌来!”
“现在做稻田认养,就不能上化肥了,都是农家肥,除草也是人工铲地。”黄作家说。为提高农民种养技术,包金民请来省农科院水稻专家讲授水稻施肥管理、主要病虫害怎样合理用药等知识,直接解决农民的种植难题。长沟沿村种植的水稻,经省农科院专家精心指导,获得绿色无公害认证,无污染、无添加、不使用化学肥料、不用农药和生长调节剂。
通过名人效应,带动全村的产业发展,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是包金民的想法。包金民主动联系辽宁籍的体育界、文艺界名人,作为首批认养人。在他的牵线下,全国政协委员、《长江之歌》的作者胡宏伟,创作出《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的军旅作曲家铁源,军旅歌唱家、辽宁男篮主教练郭士强,著名军旅歌唱家朱晓红,奥运冠军王楠、李玉伟、丁美媛、王娇等纷纷加入认养行列。
一批文化体育名人,来到田间地头,找到了创作的题材,汲取了黑土地的养料,获得了体坛拼搏的力量,也让这些黑土地上的农民乡亲们,见到了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明星”……仅2018年,通过名人认养销售大米,就多达10万斤以上。
建立满绣基地
2018年10月,包金民将盛京满绣的第四代传承人巴彦殊兰邀请到长沟沿村,传承满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满绣文化。
满绣,是女真族根据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在缝制的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手工艺术。2018年11月,包金民给村里引进盛京满绣工作坊,赋闲在家的妇女们一下子都忙碌起来了。
长沟沿村盛京满绣工作坊中正在刺绣的村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家里田都包出去了,老爷们儿在外打工,我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屋里刺绣,晒不着淋不着,我们自己喜欢,又能赚钱。”村民唐伟一边手中针线翻飞,一边介绍:“现在刚学两种针法,绣一个包500块,过两天老师还来教,学好了绣衣服,那就更赚钱啦!”
通过发展满绣产业,众多女性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从2018年11月起,她们每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