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历史街巷、民居民宅、古树古物都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城市记忆和乡愁的真实载体。而在沈阳,盛京皇城可以说是整座城市发展史的空间浓缩,是建城之始、人文之根、商贸之基,承担着提升沈阳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使命。
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沈阳市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三年内高质量完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街国家步行街及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实施等目标,将盛京皇城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体现“沈阳之根、沈阳之魂”的独特魅力,推进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质量发展。
盛京皇城
加强保护利用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提升软实力,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支撑,城市无法占据发展制高点。
根据《工作方案》,全市将聚焦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盛京皇城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中街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三条主线,开展工程实施、管理服务、创建申报三项工作,落实空间环境提升、管理服务升级、核心品牌创建三大任务,实施19类“88+N”项目。
据了解,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2020年起,沈阳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全部项目建设。其中2020年开展56项,2021年开展26项,2022年开展6项,2022年底完成项目综合验收工作。
怀远门、抚近门
将迎来修缮
在工程实施方面,将修缮重点建筑14项。其中国家级1项,备选项目包括沈阳故宫油饰彩画工程,沈阳故宫大政殿组群台明修缮工程,张氏帅府东围墙基础加固及墙体修缮工程,张氏帅府红楼群2号楼、3号楼、4号楼及东警卫楼修缮项目工程;省市级1项,备选项目包括满铁奉天公所修缮工程、东三省官银号修缮工程、奉天商务总会修缮工程、盛京城墙遗址修缮工程等;修缮历史建筑10项。备选项目有:正阳街170号、帅府后巷传统民居、老天合丝坊、测绘局宿舍、同仁医院、布丁酒店、算盘厂、妇婴医院北传统民居、羊尾巷民居、帅府东巷1号建筑等;值得一提的是,怀远门和抚近门两处地标性风貌建筑也将得到修缮。
中街
开启美颜模式
步行街是一座城市最精华的展现,它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体现出这座城市的繁华程度,就像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而提到沈阳的步行街,咱们沈阳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中街。
借助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的东风,百年中街将开启美颜模式,涉及中街沿街立面整治提升、中街亮化、路灯改造提升、完善城市家居和街头小品、地面铺装提升等。
与此同时,还将提升完善特色胡同。通过立面完善、景观提升、丰富业态等措施提升官局子、头条、孙祖庙、耳朵眼、三益、长安寺等15条胡同特色风貌。
此外,还将通过政府引导、社区共建、全民参与等方式,提升完善皇城内既有住宅小区,形成可参观空间,充分展示传承历史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让百姓充分感受到盛京皇城综合保护利用带来的幸福感。
通天街
将建地下停车场
旅游景区属于车流量巨大的场所,一直受到停车难题的困扰。《工作方案》提出,建设景区内部、外部交通标志标识,缓解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提升旅游景区交通的可进入性。通过疏导过境、引导单行、控制流量、办理内部停车证等交通组织优化手段,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将整合各类停车资源,并进行智能化管理,重点建设旅游区内生态停车场、通天街地下停车场等停车设施,形成科学供给的停车系统。
此外,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一核多辅”的游客中心体系。打造景区旅游慢道系统,增设旅游步道、旅游区公共信息导向标识系统等。建设直饮水系统。建设特色代步系统。建立旅游公厕系统,对现有公厕进行提升完善,建设3A级旅游公厕。
集聚“文化+”功能
发展夜经济
将东三省总督府、东北电信管理处旧址改造为具有沈阳特色的文博展馆。对闲置文物及历史建筑进行项目策划,开展定向招商,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体验场所。
打造盛京皇城核心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体验空间,备选项目包括:钟鼓楼景观展现,肃亲、成亲、睿亲王府及兵部文化旅游体验馆等。建设都城隍庙会特色商业设施。
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皇城旅游及配套服务功能。鼓励引导商场及皇城内重要节点建筑调整业态,倡导品牌概念,引导独立门店的老字号、地方特色、文化创意等品牌向街区集聚。集聚“文化+”功能发展夜经济,打造中街路文化风情夜经济带及沈阳路特色文化主题经济带。
(记者 方月宁 摄影记者 常晟罡 摄影记者 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