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卫健委通报5月10日后3例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2020-05-15 10:29:42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李静   |  责编:冯钰颖

沈阳市卫健委通报5月10日后3例新增确诊病例情况

沈阳市卫健委主任苏立明介绍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情况 摄影 杨薇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杨薇):5月14日,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苏立明针对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进行了信息通报。

  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病例31例 在院治疗3例

  截至5月14日12时,全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全部治愈出院。

  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病例31例,治愈出院28例,在院治疗3例。

  全市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8例,解除隔离出院16例,转为确诊病例2例。

  辽宁省集中救治中心沈阳中心共收治外阜确诊病例34例(含境外输入患者),外阜无症状感染者8例。全部治愈出院。

  3例在院治疗确诊病例症状减轻、病情平稳

  5月10日,在沈阳市连续89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的情况下,确诊1例新冠肺炎外省输入性关联病例,目前在院治疗确诊病例3例,后2例病例为第1例病例的关联病例。3例病例经过积极治疗,均症状减轻,状态良好,病情平稳。情况如下:

  确诊病例郝某某,目前生命指征:T:37.2℃,血压:115/65mmHg,P:82次/分 R:18次/分 SPO2:99%。精神状态较好。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其他不适。给予抗病毒,雾化吸入等治疗。

  确诊病例孙某某,目前生命指征:T:37.7℃,血压:112/77mmHg,P92次/分 R:19次/分 SPO2:99%。精神状态较好。无呼吸困难,偶有干咳,无痰,略有咽痛,无其他不适。给予抗病毒,雾化吸入等治疗。

  确诊患者吕某某,目前生命指征:T:37.1℃,血压:129/74mmHg,P:84次/分 R:19次/分 SPO2:99%。精神状态较好。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食欲不佳,无其他不适。给予口服药物治疗。

  做好研判、加强管控 严把输入关

  获悉吉林市舒兰市聚集性疫情波及沈阳市情况报告后,沈阳市卫健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在做好核酸检测、病例收治、流调和专家会诊的同时,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吉林市来沈返沈人员排查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告》。

  迅速展开全面排查,沈阳市卫健委组织委属医院对4月22日以来,有吉林市旅居史的在院职工及来沈返沈入院患者和陪护进行排查登记,逐人落实管控措施,确保排查到位、不落一人;对4月22日以来吉林市来沈返沈人员,在实行指定宾馆隔离观察21天基础上,进行3次核酸检测;开展流调,排查密接人员。

  各地区已对返校复学的、有吉林市旅居史的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全面排查,严格落实隔离、检测等管控措施;对尚未来沈返校的有吉林市旅居史的教职工和学生,建议暂缓返校,待相关地区疫情形势稳定后再行安排。

  沈阳市卫健委还紧急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发热门诊管理的紧急通知》,对全市范围内医疗机构提出要求,凡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要对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1次核酸检测,门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化防护和“一人一诊室”制度;住院患者及陪护必须经核酸检测合格后方可入院,并严格落实“一患一陪护”制度;诊所(门诊部)禁止诊治发热或咳嗽等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核酸日检测能力达17000人份

  目前全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10家,日检测能力达17000人份。

  沈阳市卫健委统筹市疾控中心与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检测资源,组建联合检测实验室,18台病毒检测仪器设备在线运行。启用3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组建6个检验技术团队共39人,24小时不间断检测,确保检测能力达到最大化。全市目前共配备96道核酸提取仪4台、24道核酸提取仪1台、12道核酸提取仪2台、荧光定量PCR仪11台。同时,在10家具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开设核酸检测门诊,满足社会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目前已累计检测近3万人份。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也24小时不间断工作,检测样品随送随检,检测过程由最初的6-8小时缩短到3-3.5小时。

  苏立明表示,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日检测能力的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核酸检测能力,按照省市防指12号令要求,沈阳市卫健委积极推进县域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

  5月底前,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等地区将具备核酸及抗体检测能力;6月底前,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均具备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年底前,二级综合医院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或与其他医疗机构签订检测协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