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代父从军,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她,战场上奋勇杀敌,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
“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而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沉淀,辽宁芭蕾舞团(以下简称“辽芭”)终于要将芭蕾舞剧《花木兰》搬上舞台。记者日前走进辽芭排练场——在场内不断旋转的演员们,衣襟被汗水打湿;在场外打拍子、一遍又一遍强调动作要点的编导王勇和徐惠芬,耳鬓也早已现出几丝银发……
不怕艰苦:于川雅、敖定雯获肯定
由《八女投江》原班主创团队倾力打造的芭蕾舞剧《花木兰》计划于7月1日在沈阳首演。
《花木兰》的编剧兼导演由著名编导王勇、陈惠芬担任。舞剧以古老的《木兰辞》为创作根源,用足尖上刚与柔、力与美的结合,鲜活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有情有爱的巾帼英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将构思和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边塞十年的军旅生涯上,以区别于以往的角度去描绘木兰的一生,讲述她的家国情怀和忠孝之义。
记者探班排练场时看到,饰演花木兰的A、B角于川雅和敖定雯一丝不苟地听着导演的指导,即便在休息间隙,她们也反复排练动作、琢磨如何更好地塑造人物。王勇对她们赞不绝口:“舞剧中,花木兰经历了几次重要的人生转变,诠释起来难度系数很高,但看到她们那么努力,我真的很感动。”
不断追求:尽显“辽芭人”的爱与诚
《花木兰》的创作历时一年半,500多天的创作、沟通、推翻、再创作。“辽芭人”说:“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懂得这期间的付出和不易,也只有看过成果的人,才会懂得什么是大师们追求的精品。”
为了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花木兰,王勇和陈惠芬修改和推翻的稿子几乎能塞满整间屋子,大到每一处情节的设计,小到指尖一个动作的表达,都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
听过作曲家刘彤为《花木兰》创作的音乐,所有人的评价都是“新奇、震撼”。仅伴随着音符时急时缓的跳跃,就仿佛已走进舞剧,开始想象木兰会怎样随之起舞。
而《花木兰》的服装,既要符合女英雄在沙场上的形象,又要兼顾芭蕾舞的轻盈和美感。服装设计宋立,终日闭门谢客,画图、制作、试穿、修改,成为了她生活的常态……
不惧挑战:要把《花木兰》推向世界
王勇认为,要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走出国门,为更多世界观众所认知、认同,在更广泛范围内激起共鸣,就要在打磨精品、铸造国际一流水准上下功夫。《花木兰》将“中国故事”+“西方芭蕾艺术”的基因,融合古典与现代艺术元素,结合当代人审美观念,是一部中外观众都能够欣赏的芭蕾舞剧。“精品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不断地打磨和修改,但我们所有的演职人员这么拼命,不惧挑战,就是希望让《花木兰》从沈阳走向世界。”
(记者 王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