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赵德山、朱玉演唱歌曲《山在听 水在听》。 韩鹏 摄
校庆举办的3场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历史上盛况空前,场场爆满。因为想看的人太多,音乐会一票难求,数百名站着、坐着的观众在音乐厅外的大屏幕前面观看现场直播。另外,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过50万。
10月19日至21日,沈阳音乐学院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除了举办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之外,3场音乐会也是校庆的重头戏,主办方以音乐会的形式弘扬鲁艺精神,展示办学成果。
三场音乐会各具特色
沈阳音乐学院校庆期间,共上演3场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会。“盛况空前”,主办方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记者采访中时刻都能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气氛。
每场音乐会都各具特色:首场音乐会“鲁艺情 沈音梦”——沈阳音乐学院校友音乐会的全体演员、伴奏都由沈音校友担任;我们从延安走来——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校庆音乐会选曲梳理了学院建校80年来的重要作品;第三场是沈阳音乐学院倾力打造的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的里程碑。
王铁刚演唱的歌剧《苍原》选段《我一定要做好这件事情》、张大伟演唱的《延安颂》……首场音乐会由沈音众多知名校友联袂奉献,音乐会中的乐团、乐手、歌唱家、指挥及演出曲目的曲作者、编曲作者都是沈阳音乐学院优秀校友。
为了这场演出,很多校友不远千里回到母校,进行精心准备。“音乐会上,阵阵掌声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应。”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沈音校友宋波说。
用音乐回顾历史弘扬鲁艺精神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观众席上的傅庚辰,看到自己创作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在母校演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用一场音乐会来展示沈阳音乐学院走过的80年辉煌历程是一个大的课题。我们从延安走来——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校庆音乐会共分为三个篇章,序曲《鲁迅艺术学院校歌》;第一篇章《宝塔山下,鲁艺起航——延安鲁艺时期(1938-1945)》,演出的曲目有合唱《黄河船夫曲》《团结就是力量》等;第二篇章《白山黑水,薪火相传——东北鲁艺,东北音专时期(1948-1958)》,演出童声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交响诗《红星颂》等;第三篇章《不忘初心,再铸辉煌——沈阳音乐学院时期(1958—至今)》,演出女声独唱《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我和我的祖国》,领唱、合唱《山在听 水在听》等。
“这些代表作品被打上了时代印记,是沈音、也是全民的共同记忆。音乐会把这些如珍珠般的作品串起来,展现了沈阳音乐学院8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音乐作品展示了80年来沈音学子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结出的累累硕果,体现了以繁荣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鲁艺精神和沈音情怀。
沈阳音乐学院不仅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红色歌曲,在民族歌曲创作方面同样硕果累累。音乐会上演出的男女声对唱《兄妹开荒》、男声小合唱《二月里来》等民族声乐作品或悠扬婉转,或热情奔放,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情。
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还创作了大量以歌唱辽宁、歌唱新时代为主题的音乐作品。男声独唱《我的大东北》等表达了沈音人对家乡、对祖国、对新时代的无限热爱。值得一提的是,由歌唱家赵德山、朱玉演唱的《山在听 水在听》为庆祝沈音建校80周年而专门创作。该歌曲情感真挚、气势澎湃,很多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歌剧《原野》再现经典
10月21日,歌剧《原野》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精彩上演。歌剧《原野》由万方根据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金湘作曲,由沈阳音乐学院倾力打造,是第一部被搬上国外舞台的中国歌剧。
该剧传承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将两者结合,完美地融入歌剧之中。“以前很少欣赏歌剧,没想到《原野》能让我着迷。演员表演技艺精湛,对经典深度再现,令人回味无穷。”一位观众对记者说。
3场音乐会演出阵容强大,著名指挥家范焘、姜金一、洪侠,著名美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么红,著名小提琴家柴亮,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韩延文等群星联袂出演。(记者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