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爽 制图
3月25日,86岁的秦老爷子在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血液透析中心完成了第一次不用“四五点多起床,折腾一天”的血液透析。从这一天开始,他将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的医联体单位——位于铁西区的沈阳市医之源血透中心接受透析。这距离秦老爷子家仅有700多米。
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获悉,辽宁鼓励血液透析中心进入社区,让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能就近完成常态治疗。目前,沈阳首批四家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已经为患者开放,提供血液透析服务。
肾衰患者“奔波苦”
老秦儿子秦先生介绍说,大医院床位紧张,让行动不便的秦老爷子平时透析十分为难。“我也60多了,大医院里楼上楼下推着轮椅,至少五六个小时,再打车带老父亲回家,到家我累得都不愿意说话。”
和老秦一样,小张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我透析前体重260多斤,还有糖尿病。早就知道糖尿病能导致肾衰竭,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小张说。患上尿毒症的小张还来不及悲痛,就开始了漫长的透析。小张家住于洪广场附近,为了透析,他每隔两天需要早上五点多起床,收拾停当后六点多出发,赶在早高峰前抵达大医院等待透析。“原来我有工作,透析以后就辞职了,每次透析四个小时,来回路上折腾三个小时,也没法再工作。”
而家住沈北新区的患者老郑为了省下就诊交通费,将130平方米的房子租出去,举家搬迁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租了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一居室。
透析患者每年增加1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除非患者进行肾脏移植手术,否则将会贯穿病人治疗的始末。有血液透析能力的医院有限,床位也有限,这些都让肾衰竭患者的透析之路异常崎岖。虽然大医院有上千平方米的血液净化中心,但一台血透机一天只能做两三个病人,医院不断投入新设备,但透析能力着实有限。在病人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每周都要定期做血液透析,医院接了一个病人,就意味着要长期为他服务。
目前,沈阳约有8.3万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需要血液透析治疗,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正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临床上频繁出现年轻的透析患者,这意味着透析将成为这些年轻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医保政策不断完善,特别是大病医保政策落地,费用已不再是制约患者透析的最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将加入到等待透析的队列,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患者的“床位难”现象也将持续。即便是等到床位又要面临起早贪黑,避开交通早高峰准时到达医院的“奔波苦”。血透患者本来体力、精力都不太好,有些患者因无法负荷奔波之苦,只能像老郑一样花重金在医院附近租个“蜗居”度日。
血透中心进社区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文,可以独立申办血透中心,鼓励血透中心进社区,让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能就近完成常态治疗,提升这些国家特别关注的弱势人体生活质量,能像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2017年,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接受首家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申请。
2018年,以辽宁首家独立血透中心——沈阳医之源血透中心为首的沈阳首批四家独立血透机构相继开业。
根据《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规定,血液透析中心10公里范围内有具备急性并发症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并与其签订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患者救治的医疗服务协议。沈阳医之源血透中心院长彭思鸣介绍,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医联体单位,中心辐射人口密度非常之大的艳粉社区,滑翔社区。由于临近医联体上级医院——盛京医院滑翔院区,两家开设急诊急救应急通道,完成互转诊签约,确保医疗安全。
如今,小张和秦老爷子享受到了更近的透析环境,同时,不用再为一张“透析床位”苦等。小张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每隔两天早起来到血透中心治疗,每天下午、晚上在网店里做客服。“在这里血液透析来了就透,让我可以继续工作养活自己。”秦老爷子的家距离血透中心仅有700多米。儿子秦先生说:“家门口就有透析中心,对患者、家属都是一种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