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连春季时装周正在火热进行中。大连本土品牌的时尚魅力与本土设计师的创意创新,让时装周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时尚化特色更加凸显。经过九年时装周的积淀与发展,大连服装纺织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实力得以巩固和提升,正在寻求转型升级。大连服装纺织产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在Z28时尚硅谷时装周现场,记者采访了大连市服装纺织协会会长刘向阳。
着力本土,让“四驾马车”的效益放大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连服装纺织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四驾马车’的合力,打好组合拳,助力大连市服装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外贸出口、品牌打造、生产制造、人才培养,缺一不可。”刘向阳介绍,服装纺织一直是大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增长速度及规模位居东北之首。本次时装周的举办,也是为了留住更多大连优秀服装纺织人才,推广本土品牌,为本土企业寻求生产合作机会,进一步挖掘服装纺织市场。
“大连服装纺织行业拥有很好的外贸渠道,在大连市2700家服装纺织企业中,有1040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我们要继续保持在服装纺织外贸进出口上的优势和势头。同时,以大杨集团为代表,大连市服装加工生产能力位于全国领先行列,大连制造拥有很高的水准。此外,大连市共有7所院校设有服装纺织相关专业,服装纺织行业人才的整体实力和专业水准较高,为大连乃至全国不断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时装周为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和人才提供了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的交流平台,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沟通。”在品牌打造上,刘向阳表示,一些本土企业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风向标,经过多年的耕耘和打磨,这些企业一定会成为响彻全国的品牌。
据介绍,近年来,为加快消费品工业的提档升级,大连市通过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出台工作方案及“三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围绕大连市消费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共推出10项支持措施,补贴项目71个,补贴资金达2000万元。参展本次时装周的大杨集团也获得支持,建设完成了个性化定制系统及高级西装定制智能生产车间。
九年耕耘,提升大连服装纺织行业影响力
刘向阳坦言,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大连的服装纺织行业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市场开拓、平台建设、品牌提升、智能制造、产能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需要开展大量工作。近年来,大连市服装纺织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探索,积极嫁接国际优质资源,通过不同品牌的各自优势,建设海外营销团队与高级定制网络、海外设计团队及海外生产基地,并通过引进意大利创意和高端个性化定制设备形成公共服务,跨国运营实现突破。
同时,大连市通过举办专业活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开始推出的时装周,为资本、商业、品牌等各种资源的对接创造了条件,助推产业向时尚型产业转型。如今,大连时装周进入第9个年头,已成为知名品牌和设计师推广形象、展示创意、流行传播的服务平台,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时尚发布平台。
打造集群,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搭建平台,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大连服装纺织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大连市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大连市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普兰店区“中国西装名城”、瓦房店市“中国家纺流苏名城”;省级产业集群2个:甘井子区“辽宁省内衣名城”、中山区“辽宁省女装名城”。于2007年5月注册成立的大连服装纺织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是大连服装纺织行业的公共服务实体平台,拥有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和品牌推广、培训、电子商务、融资、会展、产品检测等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时装周通过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设计师及其团队,以多形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参与,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促进本土设计师、品牌的成长,提升国际影响力。据了解,大连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走出去”发展思路。邀请国际专家学者进行实训,成立东北亚服装时尚产业联盟,组织服装纺织行业海外投资交流峰会,为服装纺织企业走向海外构建桥梁。
传递新思想,为行业创新插上翅膀
本次时装周上举办的时尚买手论坛,“电商直播”、“跨境电商平台”、“时尚买手”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为大连服装纺织企业打开新的时尚大门。“据我了解,《新零售下的买手市场》的演讲引起了在场企业的极大兴趣,会后便有40余家企业代表上前咨询并添加嘉宾微信,寻求合作发展机会。”刘向阳告诉记者,其实论坛上讲到的内容与创新思维在西方国家及日韩早已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的线上发展模式,为企业提供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渠道。大连市本土企业及设计师可借助这个营销模式,建立更强大的“线上市场”。
刘向阳认为,本地面料生产商以及服饰相关产品生产商的缺乏,也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如今在快时尚、“快反”的潮流趋势下,服装纺织行业不仅拼创意、拼质量,还要拼速度。只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才能让大连服装纺织企业更具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客户。(记者 杜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