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正在聚集发展之“势”

2019-07-09 15:26:05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5月15日,万达集团,将在沈阳投资800亿元;

  6月12日,腾讯公司,与沈阳市政府签署建设“数字沈阳”合作框架协议;

  6月15日,恒大集团,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

  6月20日,中德汽车产业基金、沈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德国默勒科技汽车部件、康师傅新增饮品生产线等10个项目,落户沈阳市铁西区,总投资额为312亿元。

  6月28日,万科、阿里、海尔、微软等产业大IP,与沈阳市皇姑区携手启动了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产城融合项目——首府科创园;

  6月29日,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与沈阳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300亿元重点建设沈北爱琴海购物公园和浑南世博园“梦沈阳”、爱琴海购物公园、高端酒店及居家生活广场项目……

  近期,尤其进入6月中下旬,沈阳,无疑是中国最“吸睛”的城市之一。

  有着广泛影响力、号召力的世界名企、大咖因何对沈阳如此重视?

  王健林谈到投资,说了三点理由:首先,万达集团看好沈阳的未来发展;其次,沈阳营商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第三,万达在沈阳持续投资18年,开业项目全部盈利。

  他尤其对“沈阳速度”赞赏有加:“从谈判到签约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万达800亿元投资落地,创造了新的‘沈阳速度’。”

  刚签约30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董事长车建新说:“我觉得沈阳是一个新的、非常大的机会,特别是最近沈阳市引进外资、引进企业特别多,这也让我对在沈投资的信心特别大、劲头特别足!”

  “投资者信心的回归是对辽宁、沈阳经济稳步向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证明。”著名经济学家、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分析说。

  “重大项目频繁落地,不仅让沈阳成为投资热点,也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树立沈阳新的形象,引领和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大‘势’。”曾参与沈阳产业规划的赛迪研究院信息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张洪国博士如此评价沈阳项目投资热。

  “一个聪明的企业家选择一个地方投资有运气成分,几位当今翘楚作出不约而同的投资举动,验证了一种必然——沈阳是产生更大机会的热土,沈阳也在聚集发展之‘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博士做出如上论断。

  而且,沈阳并非是一时之“势”。

  如果再加上去年年底以来的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大项目,如:投资400亿元的苏宁小镇,华晨宝马新工厂的扩建项目,东软与百度的强强联合,新松机器人与全球最大的德国管理软件公司SAP的战略合作,京沈合作对接会上签约的14个项目……那么,沈阳投资热度,只能用“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来形容。

  这就是沈阳的涵育之“势”、长久之“势”,更是大“势”所在。

  今年一季度,整个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重返6%。而沈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57.2亿元,增长20.2%,占同期沈阳市进出口总值的22.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5亿元,同比增长14.2%;网上商品零售额95.3亿元,同比增长62.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50.4%;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280.7亿元,同比增长12.0%。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例,目前这里入驻企业431家,推进项目367个,总投资超过了3200亿元。沈阳市民企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9.6%和8.8%。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作为沈阳的支柱产业,去年沈阳汽车产量实现918301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势喜人,去年生产21647辆,同比增长927.4%。从这个“927.4%”,我们能看出新能源汽车“长势”有多喜人。这也是恒大集团今年在沈阳投放巨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的一个原因。

  这样“经济稳步向好”的态势,则是对沈阳项目投资热的进一步解读。而其土壤便是沈阳市打造营商环境一流城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努力。几天前,沈阳市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与王健林、车建新等几位大咖所赞叹的“沈阳速度”相映生辉。一年以来,沈阳不断地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大规模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如今,沈阳正因这些努力而收获——企业增强了信心,市场的主体活力也被激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梁启东的经济分析中,他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释放出辽宁、沈阳加快振兴的积极信号。”(记者 刘国栋、伏桂明、詹德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