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锦州这座城市,因山而清秀,因水而灵动。近年来,锦州市深入推进“生态锦州”战略,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打造实力锦州、法治锦州、生态锦州、文明锦州、幸福锦州。
“三河共治”的三河指的是: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三山共建”的三山指的是:北普陀山、南山、紫荆山;“两环一带建设”是指:中环、外环、沿海经济带。
锦州市委、市政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树立锦州绿色发展的新形象,让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美丽的锦州 供图 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
不断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清晨和傍晚,锦州小凌河沿岸是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小凌河数百米宽的水面像条绕城玉带,由西向东穿过锦州市城区,把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是锦州的母亲河。
渤海大学教授刘鹤岩是地道的锦州人,在他曾经的记忆中,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大风天尘土飞扬。而如今,河床重新平整,向下深挖、做防渗工程,增加蓄水量;修建十余公里的绿化带,沿河连成市区最大的带状公园;小凌河北岸129万平方米的河滩荒滩树林,被改造成了有“城市氧吧”之称的东湖森林公园,犹如一大块翡翠嵌在河边。
“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让锦州这座城市不断散发魅力。
锦州环境变美让城市更宜居 供图 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
过去的半年,小凌河滨河路四期工程正式通车,滨河路五期工程、女儿河(王宝山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百股河治理工程、辽西北供水配套工程、锦凌水库移民及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南山垃圾场正式封场,南站地区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外环路一期工程、中环西路跨小凌河大桥工程建设,按照国家、省推进渤海治理要求,持续推进锦州市“蓝色海湾”整治修复等一系列的大动作,使得锦州生态环境提升,不断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码,让锦州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生态立市让百姓幸福指数提升
走进南山公园,沿登山栈道慢行,路两边的薰衣草、金鸡菊点缀其间,京桃树、五角枫等树木随处可见。来到山顶的罕王殿观景平台,远景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一幅繁荣的都市景观画映入眼帘。
锦州的南山公园治理前就是一片缺水的荒山,开始修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引水上山,把女儿河的水引到了山上之后,整个南山的生态环境到处都是绿意盎然。从2016年起至今,投入3亿元,昔日的万亩荒山如今已成为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南山公园修复项目道路工程总长约10公里,登山径、景石、木栈道、游廊等景观工程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绿化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
锦州改造后的南山公园 供图 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
作为锦州市唯一的城市内山林公园,修复后的南山公园集休闲、文化、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是百姓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更成为锦城一张靓丽的名片。2016年和2018年,“两河”建设和南山公园项目被超过200万市民推选为“十大民生满意工程”之首和“百姓满意十件大事”之首。
徜徉在森林氧吧中、花海里,观景赏花、沉醉在南山公园美丽的景色里,休闲在小凌河沿岸、东湖森林公园里……让百姓乐享生态之美、城市之美、生活之美。
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海生态旅游带已具雏形
一幅美丽的山水长卷,催生着一个“绿色经济”新业态,凝聚起美丽锦州建设的磅礴力量。
由于南山公园的修复,位于锦州市南山公园山口处的沙西村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流,背靠南山做起了生意。自从南山公园修复引来大量游客后,村民们积极种植果树,开办采摘园,靠着旅游产业,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目前,沙西村正在进行更深入的旅游产业开发。南山公园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末旅游旺季期间,游客数量超过了百万人次。沙西村以此机会,发展采摘农业种植,草莓、杏、油桃……在高效农业大棚内,各类水果应有尽有,每到周末就有很多游客在南山逛完后,去采摘,同时村民还提供餐饮服务,为游客打造吃、住、玩、乐一条龙服务。
锦州沿海生态旅游带已具雏形 供图 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
如今,城中的女儿河、小凌河、百股河三条河流碧波荡漾、城水相依、风光迤逦。沿海经济带“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有序展开,岸线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海岸带治理等一系列项目一并实施,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海生态旅游带已具雏形。(文 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