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我是党员,就要多走几栋楼。守护好‘大家’,才能有‘小家’的幸福。”3月春寒料峭,东港市大东街道新华社区老党员陈淑凤戴着红袖标,帮社区排查外来入丹人员,跑上跑下的她有些气喘,手摁着楼梯扶手歇息,楼宇间的阳光将她的银发映衬得一片绚烂……在疫情防控期间,丹东市各小区党支部把辖区划分成网格,组织党员认领责任区,深入楼栋排查,仅陈淑凤所在的大东街道就由各支部划分网格187个,调动党员561人,平均每名党员负责约3栋楼。
据统计,丹东市共有社区194个,在这些社区内有党员33853名,社区层面的城市基层组织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如此庞大的党员队伍,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等工作频频出现“梗阻”,治理架构断层化、资源碎片化、力量分散化的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城市中无法落实落地的严峻问题,丹东市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大力推行小区党支部建设,打通城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纳米”。
支部进楼
综合考虑全市788个小区的地域分布、党员规模以及驻街单位数量等因素,丹东市采取单独或联合组建的方式成立805个小区党支部,以楼栋为单位划分党小组3027个,挑选8621个优秀党员家庭作为党员中心户,形成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小区“纵向到底”的五级联动体系,和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横向到边”的三级组织网络,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同时,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党支部工作细则和星级评定2个“1+6”文件,制定出台城市小区党支部建设“1+N”管理办法,每年为805个小区党支部拨付48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学习活动,使基层党的工作力量日益增强。
振兴区三街社区标牌小区以前是个“脏乱差、三不管”的老旧小区,设立了小区党支部后,时任支部书记申传兴带领党员走访各家各户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53万元,解决供暖不热、屋顶漏雨、垃圾成山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15方面、270多个,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信赖,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
责任到户
“‘一键呼叫’就是咱们小区的‘居家110’!”振兴区福春三社区的居民自豪地说。原来,2019年,社区为每户居民家里安装了“一键呼叫”对讲机,小区党支部的党员轮流在电脑前值班,谁家有了大事小情,一按按钮,就可以向电脑前的党员求助。小区里李大娘的女儿出了意外,就是通过“一键呼叫”及时送医得救的。
“一键呼叫”只是丹东市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丹东市委将基层党建与传统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搭建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共建单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网格总长、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四级管理服务团队;同步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开展“党员帮办进家庭”“双向订单帮扶”和圆梦“微心愿”等活动,推广“申传兴工作法”,探索“党支部+”服务模式,把责任落实到支部和党员个人,全面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2019年,社区党组织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048件,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31个。
多域联动
“单打独斗,虽然也能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小问题,但是只有多部门联动,才能齐心协力办大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白雪原说。丹东市委注重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动,实现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最大化,确保城市基层治理有序推进、有效运转。
2019年初,位于城乡接合部、出口紧邻公路的东港市意利黄海明珠小区,因交通指示灯、路障设置缺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群众反映极为强烈。小区党支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后,层层反映至东港市委。东港市委第一时间建立市、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会议130余次,调度住建、交通、财政等17个部门,解决小区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162个问题,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目前,丹东市正在积极探索“四大”(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商圈“大联合”)建设,以小区党支部建设为引领,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包司南 记者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