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我安置;你有需求,我来跑腿;你在门内,我在门外……”他们可能素未谋面,但在这场战“疫”中紧紧相依。
门内是集中(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门外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在东港市新兴街道,机关和社区(村)工作者们与医学观察人员结成了“亲戚”。
“非洲回来,出租车xxx,司机xxx,亲属电话xxx。”3月11日凌晨1点52分,新兴街道外防输入防疫工作专班负责人赵永才手机铃声响起。他接到通知,辖区从非洲某国返回1人,预计10分钟后抵达东港,他立即记录下返港人员信息。返港人员乘坐车辆、属地新港社区、集中医学观察点三方工作人员迅速完成信息互通核对,达成返港人员接转。2点15分,返港人员顺利入住集中医学观察点。
这是新兴街道对辖区境外返港人员实行集中医学观察管控的一幕。按疫情防控规定,每一位从境外或省外返港人员均需实施集中(居家)医学观察。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属地外防输入防疫工作专班始终有序运转:核对登记返港人员信息、告知医学观察规定、协调观察点入住、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所居住小区业主进行宣传劝导。
所有准备工作,在返港人员安置前就全部落实好。
“茄子4个,萝卜两个,蒜薹2斤……”这是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列出的蔬菜清单,接到清单后,社区防疫工作者立即帮忙采购。
每一位返港人员都自觉接受集中(居家)医学观察,为了让他们安心,每个集中医学观察点都派驻24小时值守机关干部,会同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全程服务。家各司其职,为观察对象代购代送生活物资,核酸检测、体温监测、备餐送餐,每天定期对楼道、扶手把手、电梯和单元垃圾桶进行全面消毒,同时按规程处理当天生活垃圾。
“阿姨,今儿个是大晴天,多开窗通通风。”在桥南某小区,新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晓惠正在与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隔窗对话。在家待半个月,居家观察人员不仅需要生活方面的照顾,更需要情绪和心理上的关怀与呵护。电话、微信、视频和隔窗喊话,就成了社区(村)防控人员与居家观察人员的互动方式。
如今,已经陆续有解除医学观察人员恢复了正常生活状态。
“对我们来说,最欣慰的事就是开出一张张《解除集中(居家)医学观察通知书》。”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说。
集中(居家)医学观察14天期满后,履行完规定防控工作程序,第15个生活日,《解除集中(居家)医学观察通知书》将送达医学观察对象。一位乐观幽默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拿到通知书时说:“经历了战‘疫’生活后,人生喜事也许可以再加一件——观察解除。”(祝宏伟 记者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