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新闻网讯 记者金龙 日前,丹东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丹东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建成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工业企业达到20家,建设两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成为丹东市提前布局“新基建”、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随着国家“新基建”和5G的浪潮加速而来,制造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看到,工业互联网能为精准调配生产、物资供需对接、远程设备管理提供便利,也让企业意识到开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丹东市工信部门相关研究人员表示。
3月13日,市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线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工业互联网、5G、数字城市、云网一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优势和经验,丹东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边又沿海的城市,拥有轻纺、汽车、仪器仪表等产业基础,二者牵手将有助于丹东打造轻工名城,发展特色产业。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丹东市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紧急复工,加班加点提高产能。可实际上,要保证持续高效生产并不容易。比如,无论生产口罩还是防护服都需要多种原材料,依靠全国各地的不同供应商。使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数据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让链条上的每一家企业都能及时获取供给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供应链精准对接。此外,一些中小企业还能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入社会化生产体系中,利用平台‘抓资源、补短板’,以获得潜在的客户订单与金融支撑。”工信部门研究人员表示。
《丹东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以华为(丹东)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面向装备制造、轻工、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六大产业,创建丹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基础上,鼓励软件企业、工业企业提升工业APP开发能力,培育3个高质量工业APP,提升平台支撑企业发展能力。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加速器。企业通过搭建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将管理对象、业务流程、产品质量把控、市场需求等信息通过网络采集数据并加以比对分析,既能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减少资源损耗。位于宽甸青椅山工业园区的中地生态牧场有限公司,利用智能工厂繁育、饲养奶牛,现存栏母牛5400头,年产鲜奶约2.8万吨。“传统畜禽饲养无法依靠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生产调度全靠人工。智能工厂则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设备运行、物料供给、产品质量管控等状态实时可视,还能进行远程任务分配与质量管控,生产效率较传统饲养业提升数倍。”公司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工业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实现提质增效的案例比比皆是。记者上网查询了解到,海尔电器基于其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用户的需求、反馈与制造能力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新品上市周期由6个月降至45天,一年内产品实现3次迭代升级。华为公司“华为云”助力相关板材生产企业优化板材切割方案,使板材利用率提升2%,帮助企业每年节省成本4000万元。
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丹东市将建立相应组织实施机制,全力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应用落地的外部环境。此外,还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政策资金引导,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全力以赴帮助制造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