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学院建设就像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巨型齿轮,它的飞速运转取决于若干齿轮互相咬合、同速运转。而雷锋学院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其中一个正在飞速运转的小齿轮。雷锋学院建设的后勤保障团队虽没有像一线建设团队那样“冲锋”在前,但他们同样以雷锋学院为“家”,为建好这个“家”倾情投入、无私奉献、默默坚守。9月15日,记者走进后勤保障团队,零距离聆听他们的收获故事、成长心声。
图中右三为高勇。
高勇:再苦再累也值得
高勇,雷锋学院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组组长,抚顺经济开发区住建局局长。身兼数职,所以他被大家称为“工地上最难找的人”。“要找高局呀,你晚上10点来工地吧。他每天晚上10点准在工地现场检查,你来一准儿能找到他。”见记者来采访,指挥部工程组的商女莉快人快语地说。幸运的是,当天高勇就在工地上。
高勇说,满负荷、超强度的工作,没有休息日,没时间陪伴家人,这在雷锋学院的建设现场几乎是常态,这些都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建设雷锋学院责任重大。“安全、质量、速度是建设雷锋学院的3条生命线,哪个都不能松懈,每天都得盯紧。有时白天抽不出时间,就得晚上到工地来检查一遍。”高勇说,今年9月他儿子小升初,他早就答应这个暑假要带儿子出去玩玩,可因为建雷锋学院,他头一次对儿子食言了。儿子很以他建雷锋学院为荣。每当看到儿子那透着自豪的表情,他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高勇本是铁岭人,他一毕业就选择了抚顺,就是因为雷锋。他在抚顺成家立业,越来越喜欢这座雷锋城。他说:“我很感恩这片热土,她使我成长进步,倾尽全力建好雷锋学院是我能给的最好回报。”
梅晓航:在学习历练中成长
梅晓航是雷锋学院工程建设指挥部后勤组的工作人员。她是90后,因为雷锋学院建设,她没时间做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每天跟大家一样风风火火地跑工地、忙协调、保运营。
梅晓航说,朋友们都说她“长在雷锋学院”了。她说,在短短4个月、100多天里,她有了两个“老师”。一个是雷锋学院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于国田,一个是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商女莉。她说,有一天晚上11点,于国田边打着点滴边在指挥部开调度会。一次,商女莉患胃肠感冒,发着烧、边走边吐,当时她就在商女莉的身边。“从这样‘拼’的领导和同事身上,我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学到了他们那种满怀激情、奋勇拼搏、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学习历练中也收获了成长。”梅晓航感受道。“在大家的心目中,雷锋学院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要为建好雷锋学院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梅晓航坚定地说。
图中右为朱建龙。
朱建龙:只要学雷锋 “跨界”也精彩
“只要学雷锋,‘跨界’也精彩。”这是雷锋学院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采购负责人朱建龙最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负责采购对于朱建龙来说是一种“跨界”。朱建龙原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雷锋学院筹建中需要一名采购人员,于是,朱建龙接受了安排给他的采购任务。对于一直负责工程技术的人来说,采购是很陌生的“行当”。为了不耽误雷锋学院建设的进度,朱建龙抓紧学习,钻研产品品类、相关技术参数,尽快熟悉业务。“挑灯夜战、通宵达旦,不仅在建设工地上,我们后勤部门也是这样。”朱建龙说。目前,雷锋学院的采购任务已完成80%,而且所购物品支出比计划支出节省了很多。
提起抛家舍业,在工地上摸抓滚打几个月的朱建龙自是感触很深。他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两岁,双方老人都无法帮衬,4个月以来,他只能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妻子一个人。他说:“人人家里都有负担,大家伙儿都忙着在工地上打拼,我也不能掉队啊。”(记者 孙晓华 张媛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