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构筑“三位一体”保护格局 强化“占补平衡”制度落实 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金秋时节稻花香。国庆节刚过,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北甸子乡北甸子村坑塘改水田项目地里响起收割机的轰鸣声。“今年这块地的水稻产量有望达到60万公斤,比往年养鱼收入增加3倍。”桓仁县自然资源局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这块面积1800亩的稻田地,之前是一座废弃的养殖坑塘。国家关于可将低效利用的坑塘、残次林地改造成耕地的占补平衡新政策出台后,2018年春,本溪市投资1.9亿元,将该养殖坑塘作为占补平衡项目进行水田改造,仅一年时间,原来废弃的坑塘就变成了喜获丰收的良田。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确保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推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规划期内全省耕地保有量面积不低于69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5522万亩的目标。为此,辽宁省通过建立新增耕地数量、新增水田和粮食产能三类指标库,运用“算大账”方式,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加大补充耕地核查力度,使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真正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自2017年国家占补平衡新政实施以来,辽宁省批准占用并补充耕地7.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0.4亿公斤,其中易地完成补充耕地2.55万亩,既保障了全省经济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又通过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坚守了耕地红线。
同时,为确保补充耕地各种数据真实,今年辽宁省开展了储备补充耕地项目核查工作。截至目前,共核查项目1029个,涉及地块5万余个,标志着辽宁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全省经济持续稳健向好,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辽宁省将完善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统筹和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省级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平台,规范易地补充耕地指标流转管理,并利用全省国土调查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开展可提升等别耕地资源潜力调查、新补充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技术研究等工作,进一拓展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数量渠道,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高 翔 记者 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