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唐”书法学术理论研讨会提出接续大唐文脉

2019-12-12 17:08:16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子平   |  责编:胡晓萌

  原标题:“又见大唐”书法学术理论研讨会提出接续大唐文脉 开创辽宁新书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bf4a69cf-3a20-45a9-a079-aeea16621317

  《万岁通天帖》(资料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d494c33b-1ff6-4e16-aaaa-cf69edd22e4f

  “又见大唐”书法学术理论研讨会现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8b19e79-3295-40a2-99f3-84bcccdd9d51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资料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f70b5b48-d3cd-4c1e-a620-75405cfde627

  怀素《论书帖》(资料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a1139da-1982-4d54-a84a-6926800488ff

  张旭《古诗四帖》(资料片)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自10月7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以来,备受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至今参观者络绎不绝·······

  “又见大唐”,我们见到了什么?见到的决不仅仅是某一项艺术的展览,而是整个大唐文化给予我们今天一种什么样的启示。

  12月2日,由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协主办的“又见大唐”书法学术理论研讨会在辽宁会馆举行。来自省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站在大唐文化的脉络上,围绕当下书法的发展,如何传承大唐书法艺术,大唐书法对辽宁书风的影响,及如何开创新的辽宁书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当代书家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从唐代书法的法度和精神得到启发。辽宁书法对大唐书风的承袭是世所公认的,唐风的影响在辽宁书家中更是无处不在

  书法家李仲元说,大唐盛世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书法艺术精品荟萃,名家如星,唐代书法中又展现了盛世大唐的宏大气象。“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展出的书法艺术品为我们研究书法内涵、艺术规律、时代艺术特征、唐代书法史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又见大唐”应理解为又现大唐。即把唐风在当代吹动起来,重要的是提高国人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力、对书法美的感悟力。“又见大唐”亦是一个警示性展示,对那些胡涂乱抹、破坏规法、亵渎书艺的行为是一种示范性批判。

  唐代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书法家王丹认为,当代书家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从唐代书法的法度和精神中得到启发。辽宁书法对大唐书风的承袭是世所公认的,唐风的影响在辽宁书家中更是无处不在。唐代书法,多样包容,壮阔雄强,是一代不可逾越的高峰,永远值得后世借鉴、弘扬与崇仰。

  书法家胡崇炜说,辽宁是唐代书法传承最好的省份,是最早率先在全国举办临帖活动的省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临帖班,就没有辽宁书法的今天。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还找不到书法的方向,如何继承书法艺术,杨仁恺、沈延毅等老一代书法家带动王贺良、孙德洲、李仲元、陈复澄、姚志忠、徐炽、聂成文、郭子绪、董文9位当时的中青年书法家临帖学古人,这9人被称为“九畹”。1982年7月,“九畹书法展”在辽宁美术馆举行。他们的书法作品一下就被全国认可了,“九畹”以改革开放后在全国最早形成的书家群体而定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夯实了辽宁书法大省、强省地位。“九畹”的诞生为辽宁乃至中国书坛吹进了一股强劲而新鲜的翰墨之风,“九畹”临帖学传统,不仅富有文化渊源,呈现书卷气,更以文墨同辉的追求与实践形成流派。

  随着“九畹”在书坛影响的不断扩大,辽宁地区的书法创作日益繁兴,并逐渐形成广泛的具有梯次特点的书法创作队伍。“九畹”诞生的第二年,辽宁书协举办了“十五人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分别举办了20人参加的“北园书法展”和“二十九人书法展”,许多书法家从这几次展览中脱颖而出。

  书法家聂成文说,到省书协工作后,就坚决主张临帖学古人、学古法。并于1985年举办了第一届临帖班,临帖班以古代优秀碑帖《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等为范本,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年书家带头临帖,推动了全省临帖活动的开展,让大家看到了辽宁书法的希望之光,临帖班孕育和开创了辽海新的书风。从1985年至今,临帖班已经举办了35届,是提高水平、培养人才的好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辽宁的书法水平,涌现出很多优秀人才。如今,临帖班已成为辽宁书法人才的摇篮。

  1大唐书法的气象和特征,对辽宁书风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辽宁书法学习传统、取法经典、向高峰迈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唐代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诗歌、绘画、书法、彩陶等领域创造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其中,书法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无论是书法家、书体、流派还是书法理论,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对大唐的整个书法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他说,综观唐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书体上,真、行、草、隶、篆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法家,以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为代表的初唐四家,中唐出现的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著名书家,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

  唐代书法兴盛的另一标志是书法理论的研究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代表作品有孙过庭的《书谱》和张怀瓘的《书断》,其论述高屋建瓴、视野开阔,对后世的书法理论有颇多影响。

  苏士澍说,在书法艺术精神方面,唐代书法是多元的、丰富的,也是极具创造性的, 体现在具象和抽象并存,最具有代表性的楷书和狂草都发展到了极致,达到了顶峰。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唐代是极其推崇法度的时代,唐代书家对法度的理解十分宽泛,不限于技法层面,还包含艺术家在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行为准则。以颜真卿为例,其不仅在书法艺术上造诣精深,在道德修养上更体现出儒家的忠孝精神,这种精神使得他的书法有势不可当的磅礴之力,有着家国情怀,高标风骨,震撼人心。

  苏士澍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大唐盛世有许多相似之处,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但当今中国书坛现状仍存在浮躁现象,尚缺少“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扎实功力。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与古人的差距,时刻注重修正自身、研磨书艺、积淀学识。

  大唐书法的气象和特征,对辽宁书风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辽宁书法学习传统、取法经典、向高峰迈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苏士澍说,辽宁是书法大省,人才辈出,老一辈有沈延毅、杨仁恺等,有“九畹”等人才群体,有聂成文、王丹、胡崇炜等一批视书法为使命的领军人。其中,“九畹”在辽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届书法展是在沈阳举办的,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辽宁又恪守传统, 注重继承,率先举办临帖班,从经典中吸取营养,并一如既往地坚持。辽宁书法的特点是有很强的书写性,这是辽宁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辽宁的小行草书风曾风靡全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书家。辽宁书法走在全国前列,与临帖学古人、学古法是分不开的。

  3开拓辽宁新书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不是某个方向,要和新时代辽宁精神结合在一起……辽宁文化基因里有钢铁文化,有海洋渔业文化,有农耕文化,这些都给辽宁书风提供了新的境界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中,一卷卷墨迹,用姿态万千的笔画,记录着国家兴盛、威德远播的全盛图景。书法家李琳说,“又见大唐”再次带领我们领略大唐书法艺术的辉煌画卷,从中也引发我们对辽宁书法发展的诸多思考。唐代书风多样,我们辽宁行草、篆刻走在全国前列,但楷书、隶书还是短板,我们需兼容并蓄,包容多样,开拓书艺的新境界。

  关于如何开拓辽宁新书风。大连大学副教授万瑞杰认为,辽宁书风当“强其骨”“增其筋”。书家当体察东北父老乡亲豪迈性格,自觉寻求并营造辽宁书风切合点,建立起“辽海地域特色”及“辽海人文情怀”,为“辽宁书风”奠定新的坚实基础。

  辽宁书法发展到今天,老一辈给我们确定了最宝贵的财富和正确的方向。辽宁书法通过临帖班、通过国展,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书法家,如宋慧莹、伦杰贤、魏哲、何连仁、朱成国等老一代书家,张世刚、武威、甘海民、施恩波等中坚力量,李琪、刘宏卫、刘长龙等青年一代正在成长,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互相学习、促进提高。李琳、卢林、王荐、师索民、苏德永、王树清、赵立新、赵博海、董文广、李洋等,学古人、学古法继承传统,临帖班成为最被书法人看重、最踊跃参加的学习班,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品牌。这都是大唐书风的作用,大唐文化、大唐书法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了不起的。胡崇炜认为,开拓辽宁新书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不是某个方向,要和新时代辽宁精神结合在一起,这精神和我们的工业文明不能脱钩。辽宁文化基因里有钢铁文化,有海洋渔业文化,有农耕文化,这些文化结合到一起构成的辽宁文化就是立体的,宏伟的,给辽宁书法精神提供了新境界。学古就要结合现实,胡崇炜强调:“我们要学唐代人的境界,把古人的境界引到今天来,古人最大的境界就是能够静下来,书法是一门让人安静的艺术,是一门写心写性写情的艺术,静下来,沉下去。”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杨宝林说,“又见大唐”再现大唐雄风,是文化自信的表现。那么当下中国书坛,尤其是辽宁书坛应向唐代人学习什么?唐代书家文化水平都很高,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都是士大夫,都是文人。唐代评价一个人的才能是“先文后墨”,文才第一,书法次之。古代书家都文墨相兼,大多数人是书写自己的东西,故而有浓浓的书卷气。而当下书家是文墨相离,只是抄录前人的东西,有的还抄错。当下书家必须多读书,以缩短与古人的距离,才能接续文脉。

  辽宁书法有悠久的历史,书家几乎没有不研究唐楷的,没有不涉猎唐代行草书的,“又见大唐”开展以来,辽宁的老中青书家都多次去辽博看展,很多书法家都为展览做了书法碑帖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大唐书法艺术。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朱利说, 学古对于从事书法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是一次重新解构。郭兴文、张振忠、王荐、卢林、梁骥等也认为,“又见大唐”展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现实本身。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书法精神。书法家要在体现时代性,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探索精神,以书法为轴心,传播汉字文化和书写艺术。(记者 杨竞)

  本文资料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