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企业群众办事方便快捷 沈阳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促进“硬发展”
2019年,沈阳市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15个优秀城市行列,今年又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一个个奖项的获得,是沈阳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的成果体现。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几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效明显。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沈阳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注重顶层设计,制定150余个制度性创新改革举措
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沈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并先后出台了《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85条政策措施》《沈阳市以评促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计划》《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改革方案,配套制定了《沈阳市继续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等150余个制度性创新改革举措,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经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多项政策。
“放管服”改革,企业群众办事越来越便利
“审批权下放不要搞选择,要把权力整链条下放下去,真正让企业有感受、让群众办事方便。”日前,省委书记张国清到沈阳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座谈时做出上述指示。而“沈阳做法”正在让企业群众享受到办事的方便快捷,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95%以上。
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最前沿的经验做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环节、材料、时间、成本,沈阳在企业开办方面,推行“一业一证”审批模式,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实现行业“一证准营”。市场准入方面,推行外商投资企业授权登记管理模式,实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企业直接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设立、变更登记,用信息报告制代替逐案审批(备案)制。纳税方面,办税缴费事项流程压减至3个环节以内,将纳税人平均完成一次纳税所需时间压缩至10分钟以内,年纳税时间压减至100小时以内,增值税留抵退税审核时限由10个工作日减至平均3个工作日。提升企业通关效率,中欧班列出口货物相应报关流程由过去的平均1.6小时缩短至10秒,实现“秒放行”。
截至8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90.4万户,同比增长8.58%,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放管服”改革举措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中关村、正威国际、中核工业、宝能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沈阳市已开始加速布局,说明沈阳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成为投资的热土。
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结”
沈阳把打通信息数据壁垒作为突破重点,编制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规则,实现信息高水平共享,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结”。
围绕企业开办,推行线上“一网通办”,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登记、用电用水用气开户登记、不动产登记等11个服务链条,整体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将公安、人社、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高频应用接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实现便民服务“掌上通”。
拓展沟通渠道,打造政企“面对面”交流平台
沈阳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工作原则,组织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10166名机关干部深入11282家企业送政策、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建立市区两级领导帮扶企业责任制,设立政府诚信、减税降费等七个工作专班,解决企业诉求3332件。积极拓展沟通渠道,通过组织“营商下午茶”活动,打造政企“面对面”直接交流平台。今年来,共组织19期“营商下午茶”活动,5000余家企业参与网络互动,收集办理政策法规咨询、政府失信、审批等方面意见建议及诉求问题245件。开设12345-1-6企业应急服务专线,办理解决企业问题1555件。
以“互联网+”为引领,沈阳推进智慧型监管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下一步,沈阳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再下放一批与市场准入、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审批权限。以“互联网+”为引领,加快提升智能化“一网通办”水平。创新监管方式,结合数字政府和城市大脑建设,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型监管。创建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集数据汇集、综合评价、持续改进的工作闭环。进一步完善政务、市场、开放、要素、社会、设施、法治、创新等八大环境的制度化工作推进体系和机制。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理念与实践,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新经验、新做法,逐步建立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记者 高志广 吴妍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