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2018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公布

2018-05-03 06:24:22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董健雄   |  责编:陈梦楠

  原标题:“人才新政24条”将出第二批配套实施细则 

  深入推进沈阳机床集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一企一策”综合改革;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探索装备制造融资租赁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沈阳“人才新政24条”第二批配套实施细则,优化人才集聚与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5月2日,记者了解到,近日,《沈阳市2018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方案》,沈阳将制定实施“人才新政24条”第二批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全市人才“1+N”政策体系。

  全面启动“一企一策”综合改革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方案》要求,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深入推进沈阳机床集团综合改革,组建沈机智能和沈机国际,实施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推进资产和业务重组,将加工、配套、装配业务整合成为集团参股、员工持股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双创产业集群。落实《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推动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方案》。继续推进沈鼓集团等6户重点企业改革,同步启动中兴商业、公用集团、中城集团等企业综合改革。与此同时,完善“3+1+N”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组建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基金。

  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

  在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强化“以产定研、以研促产”新模式应用,优化“双百工程”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建成一批开放型、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挥高校智力资源、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密集优势,完善校地协同机制,开展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企业孵化等活动。打造创业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智力聚集的“双创大街”。重点围绕无人机、3D打印、5G产业等领域,遴选科技型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同时实施知识产权创新改革,制定《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

  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按照《方案》,沈阳将推进工业设计云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生产能力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以应用服务大数据为重点,推进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沈阳)基地、装备制造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所和华为云中心建设。依托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利用融资租赁价值杠杆作用,开展“共享机床”分时租赁业务,探索装备制造融资租赁模式创新,实现订单共享、产能共享、创新共享和价值链分享。制定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政策措施,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完成全部100户企业智能升级,加快推进新松机器人数字化工厂项目。重点推进沈鼓集团、华晨宝马、沈阳远大等绿色制造示范项目,总结推广试点示范企业经验。

  加快产业体系创新和新兴产业布局。推进机器人智能城项目建设,打造以“智造、创新、人才、示范、金融”五大平台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建设飞机整机合作装配线、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要航空零部件、通用航空制造等四个研发制造基地。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方案》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包括支持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重点军工企业拓展社会化协作等,还提出搭建军民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军民融合重点产业布局。重点建设沈北航空产业园、浑南航空配套产业园和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园三个基地。规划建设皇姑产学研或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基地。

  关键词  人才战略

  全面实行《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沈阳人才新政24条”第二批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全市人才“1+N”政策体系。创新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支持在沈高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智能机器人、工业设计等独立学院,并通过设立域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实现柔性引进创新人才。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举办“2018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引进和利用海外高质量智力资源,推进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沈阳国际软件园、沈阳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新松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四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自由港建设,促进沈阳引才引智、项目落地,提供有利条件及服务保障。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在持续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方案》要求,持续整治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差、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水平低、政府和企业失信、中介机构服务不规范、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省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项目审批承诺制,建立审批“安检门”,对不涉及公共安全、环保的投资建设项目快速扫描,立即审批。(记者 邱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