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扑杀生猪8116头 沈阳非洲猪瘟疫情已稳定控制

2018-08-15 14:51:19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李子平 实习生 高吉):8月15日,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辽宁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相关情况作出介绍——目前沈阳非洲猪瘟疫情已稳定控制。

  猪群发病还外销  浑南区一养殖户被刑事拘留

  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的近万头生猪中,8116头为沈北新区疫点、疫区内存栏生猪,1479头为在疫情追溯和应急处置中存在疫情风险隐患的生猪。截至8月14日,辽宁省内其他地区未发现异常,沈阳市没有再新发疫情,疫情已得到稳定控制。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敖凤玲介绍,发病户张某曾于7月5日从浑南区高坎镇小仁境村王某家买入45头生猪。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在王某养猪场的粪便样品中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4月份猪群陆续出现发病死亡后王某开始出售,除卖给张某45头外,其余两百余头卖给经纪人,去向已查清。公安部门以涉嫌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已依法对王某等6名相关人员予以刑事拘留。

  截至8月14日,辽宁省已排查存栏生猪3554万头次,采集各类样品计10791份送国家参考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样品22份,阳性样品来自沈北新区、浑南区和苏家屯区。畜牧局对在疫情追溯和应急处置中存在疫情风险隐患的1479头生猪全部进行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病毒不传染人 染病猪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

  敖凤玲表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传染猪和野猪,病毒在60℃30分钟条件下可被灭活。染病猪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我国将非洲猪瘟列入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全世界目前都没有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扑灭措施只有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发布了Ⅱ级疫情预警,沈北新区政府及时发布封锁令,设置消毒检查站,对疫点、疫区内存栏的生猪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严格消毒。生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关闭,生猪及其产品禁止调出。同时,沈阳全市生猪及未经高温处理的猪肉产品停止外运,防止疫情传出。

  目前,农业农村部、省、市、区各级工作人员200余人仍工作在第一线,继续进行疫情追溯、疫区后续监管等工作。  

  相关问题

  本次疫情可能是什么原因传入的?

  对于本次疫情的来源,农业部和辽宁省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了大量的溯源工作,初步认为外引生猪和饲喂餐余泔水可能性较大,确切结论还须进一步调查。

  扑杀的猪是怎样无害化处理的?

  无害化处理具体方法是对疫区内的猪采取无血电击扑杀,采用相对封闭的运输方式运至无害化处理场。无害化处理场选择在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处理坑底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将病死猪和扑杀猪及相关产品投入坑内,泼洒柴油等焚烧后,上面覆盖覆土。最后进行彻底消毒。设置警示标志,搭建围栏,由专人看管,防止盗挖。

  生猪扑杀后,养猪户如何得到赔偿?

  据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动物防疫处处长高建村介绍,2017年,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对国家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过程中,对被强制扑杀动物的所有者给予补偿。强制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扑杀补助参考扑杀生猪口蹄疫补贴标准,财政补贴标准为800元/头。本次扑杀的生猪都已严格登记核实,在疫情处置后续阶段,畜牧部门将会同财政部门尽快将补贴发放到养殖户手中。

  疫情发生后,市场上购卖的肉还能让人放心吗?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玉文表示,在正规、合法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的猪肉应该是安全的。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病毒对热非常敏感,日常烹饪即可杀死病毒。另外,这次疫情疫区内的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更不会流向市场。所以,在正规、合法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的猪肉可以正常食用。

  养殖户该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养殖户应加强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措施,场区内要做好日常消毒,并采取自繁自养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到正规养殖场引进生猪。在饲养方面,不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小型养殖户不得散养、放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在饲养过程中密切注意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厌食、高烧,皮肤发红等现象,要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一旦出现死亡,不得随意抛弃,及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