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镇“煤老板”竞相投身绿色产业

2018-09-14 15:50:03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以前干煤矿,神经绷得紧紧的,吃不好也睡不踏实,生怕煤矿出事。如果山挖空了、泉水断了、林子毁了,我们挣再多的钱心里也不踏实。”张显鹏是凤城市赛马镇最早转型的“煤老板”之一,他说,挖煤让自己的腰包鼓了,可总觉着对不起这片山水,对不住乡亲们。

  2017年以来,为响应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强安全生产的号召,凤城市赛马镇关闭了42座9万吨以下小煤矿,众多小矿主和煤矿工人转产转业。9月11日,记者来到赛马镇,只见废弃的煤矿坑口重披绿装,绿色取代黑色成为小镇环境的底色。赛马镇建起生态农庄、“农家乐”,昔日的“煤老板”们竞相投身绿色生态产业。

  凤城市赛马镇曾经蕴藏丰富的煤矿资源,当地人靠挖煤为生,煤矿开采给当地带来了财富。然而,经年的无序开采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安全隐患。早在5年前,张显鹏就综合政策、行情、安全等多种因素算了一笔经济账、法律账、生态账,发现小煤矿关闭退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近两年,凤城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开矿的“煤老板”“矿老板”转型发展绿色产业,鼓励他们投资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同时出台精准扶贫、互助式扶贫实施意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乡村旅游业和生态种植养殖业,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赛马镇党委、政府探索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煤老板”投资生态产业。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绿化荒山,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集生态园林、乡土风情、农牧文化体验、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多赢。

  曾经的“煤老板”梁书波贷款30多万元,在红石村建起6.6公顷果园、10个香菇大棚和33.3公顷紫苏园。紫苏基地长期用工20多人,繁忙时节用工近百人,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

  站在红石村外的山坡上,记者顺着梁书波手指的方向望去,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如今郁郁葱葱,山脚下是一层层的梯田、果园,山腰是一排排的板栗树、红松。望着山脚下重新恢复的美景,梁书波感慨地说:“过去,村里进进出出都是运煤车,到处都是煤渣,环境极差;现在,每天呼吸新鲜空气,整个人都清爽了很多。看着山坡披上绿装,咱打心眼儿里高兴,更加坚信发展绿色产业的道路走对了。” (记者 王卢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