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南区实现“评理说事点”全覆盖

2020-03-28 18:11:18  |  来源:东北新闻网  |  编辑:李静   |  责编:胡晓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浑南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有关部署,扎实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在区级层面建成了1个区级“村民评理说事中心”,在街道层面建成了10个“村民评理说事站”,在社区(村)层面建成了70个“居民评理说事点”、148个“村民评理说事点”,在全区实现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成为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支撑。

  在覆盖全区的议事点内,居民们敞开了话匣子,唠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事、基层组织建设的要事;商议着影响和谐稳定的难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扶贫助残帮困的急事;评说清有碍邻里关系的琐事、不断牵挂的心事……截至目前,全区“村民评理说事点”共开展诉求问题排查178次,收集群众诉求319条,成功调解纠纷228起。“村民评理说事点”正成为百姓喜爱、信赖、倚重的说事议事调事的“聚会厅”。

  一手防疫 一手治理,探索社会治理的“浑南路径”

  “评理说事”看似一项简单的说事制度,实则内涵深广,它以党的建设为纽带,整合基层条线系统,包含了基层党建、社区管理、居民自治、村民致富、矛盾调节、扶危济困、社(村)务监督、基层廉洁等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村民评理说事点”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实践中提升“村民评理说事点”的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区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组长职责,参与方案制订,亲自督办疑难问题,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会议5次、区政府常务会3次研究工作,区委书记、区长带队下基层检查指导6次,并将“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使全区上下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为全面铺开建设统一了思想、奠定了基础。

  对标“村民说事”的宁波经验、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浑南区抓紧顶层设计,指引工作方向,在社会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落实,在体制建设上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探索中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逐渐探索出符合本区域特色的“浑南路径”。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机制保障。要在全区范围推进“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按照省、市总体部署,浑南区第一时间成立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有关区委常委担任,区委、区政府两办印发了《浑南区“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专项工作。

  打造两大支撑平台,提供全面支撑。今年以来,浑南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结合“村民评理说事点”等建设,建立1个区级实践中心、10个街道实践站和218个社区实践所,全面加强供需对接,努力打造融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与此同时,加快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智慧化手段,整合数字化城管、综合执法、应急指挥、民意诉求、信访维稳等多项工作内容,构建中心平台统一受理调度、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程监督考评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新体系。

  加强学习领会,落实省市要求。深入学习领会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省、市提出的“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设计了评理说事环节,明确了选址原则和方向,把握“七个一”建设标准,制订并完善本区方案,较好地指导了建设工作。

  多维度助推三级平台建设,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评理说事,需要设在群众活跃的“主场”,借助群众信得着的乡贤、社贤力量,在法制与德制的轨道上发展,激发起群众的自治热情,践行“还政于民”的理念。

  桃仙街道企业多、发展快、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该街道以党的建设为纽带,整合基层条线系统,联合司法、执法、公安、工商、法庭、公证、律所、评估、心理减压等能够帮助群众解决利益诉求的部门单位,实现各项资源下沉对接到街村,补齐为群众在地头面对面服务的“最后一米”。

  祝家街道涉农社区多、致富潜力大,该街道将“家”元素融入“评理说事”中,确定了包含食杂店、农家乐、农机合作社、村卫生室等19个“评理说事点”,将评理说事与“基层网格化”充分结合,在田间地头拉家常、说事、议事,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画好了“党群同心圆”。

  五三街道是成熟社区,日常诉求多,该街道下属的19个社区均采用“1+2+10”人员构成模式,由1名社区书记、2名专职调解员和10名志愿者担任调解员,为居民评理说事、化解矛盾;街道设置了由1名首席评理员、1名法律顾问和19名优秀专职评理员组成的评理说事团队,实现了“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统筹搭建评理说事体系,协同运转有板有眼。结合区情实际,浑南区提出了“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八有”模式。即有一个评理说事场所;有两个评理说事热线;有三个评理说事平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区级“评理说事中心”、各街道成立“评理说事站”、各村社区建立“评理说事点”);有四个评理说事法庭(桃仙、祝家、棋盘山、东陵);有五个评理说事团队(法律顾问团队、社会志愿者团队、“两代表一委员”团队、“五老”团队、职能部门团队);有六个评理说事环节(干部问事环节、居民说事环节、集中议事环节、及时办事环节、定期评事环节、督促查事环节);有七个评理说事制度(服务承诺制度、排查预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研判分析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定期回访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有八个评理说事方面内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事、影响和谐稳定的难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扶贫助残帮困的急事、基层组织建设的要事、有碍邻里关系的琐事、其他群众牵挂的心事)。

  统筹配置硬件物资,物理变化有模有样。三级评理说事平台在装备建设上严格按照省、市提出的“七个一”标准配备硬件物资,为全部站点统一制作安装了标识牌、工作制度板等,设计印制了统一模式的档案簿、服务卡,做到标识、制度、流程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侧重对涉农社区站点的投入,为部分站点增配了办公桌椅、等候座椅等必要设施,部分点位还配备了茶台、图书角等休闲文化设施,在保障办公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沟通氛围。

  统筹配备人员队伍,化学反应有声有色。除区级“村民评理说事中心”外,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各街道“村民评理说事站”配备了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为村(社区)“村民评理说事点”配备218名专职评理说事员,采用“1+2+N”模式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驻村民警、红色调解员、退休老干部、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等共505人参与到评理说事团队当中。多种身份组成的评理说事队伍,满足了群众的不同需求。

  打造品牌 推进自治,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村民评理说事点”核心在“议”“评”,关键在实效,重在贴地气,赢在得人心。

  浑南区“村民评理说事”工作开展刚刚一个月,却已在群众生活中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群众的参与度在“说、议、答、评”四个环节中深化,基层权力在公开、公平、公正中运行,村(社区)治理在评理说事中规范、提升。

  工作黏性正在加强,百姓认可度逐渐提高。“有事进站,没事转转”,各村的“村民评理说事点”成为百姓们日常沟通邻里情感、学习法律知识、联系村干部反馈诉求的重要渠道,为村民自治提供了舞台。

  法治自治相互依托,调解纠纷效果明显。各评理说事点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进村民自治与政府法治相结合,化解矛盾纠纷。

  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特色站点气质鲜明。由于“村民评理说事点”作用逐渐显现,区内各街道办事处持续加大对点位的扶持力度,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村民评理说事点”。

  祝家街道佟家峪村依托“漫山遍野杏花开,群众议事暖心来”的美丽景象,打造出“杏花有约”特色农家院评理说事的品牌;五三街道聘请有专业经验的退休老民警、退休检察官任专职评理员,成功解决邻里纠纷20余起;桃仙街道“评理说事站”增设情绪疏导区,有效地缓解矛盾纠纷激化的风险;王滨街道开创的“1+1+2”乡村评理说事模式,定制老支书“老王说事”板块……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举措,对全区“村民评理说事点”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形成了强力推动。

  抓细实践操作,提升工作成效。全区各评理说事点践行“还政于民”理念,围绕“说、议、答、评”推进基层权力公开、公平、公正运行,不断提升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能力。

  开放说事,着力畅通诉求渠道。因地制宜设计了说事主题、突出说事重点,发动百姓参与到说事中来,集思广益探讨乡村建设的大事,解决群众关心的难事。依托全区评理说事热线,落实说事台账记录制度,明确接办责任人、处理时间表,把好了评理说事的第一关口。

  科学议事,着力推进集体协商决策。采取“常规事项立即议,一般事项定期议,重大事项联席议”的方式,对不同诉求、不同问题分门别类开展议事,把“问题晒在阳光下”,把“心结摊在桌面上”,跟踪议事结果,确保诉求问题“件件有回音”。

  及时答事,着力提升获得感。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平台”作用,建立了分流承办机制,使民事村办的程序和内容全程有记录、过程可追溯、办理有结果。同时在区、街道两级建立了督察通报制度,推动基层事务有效落实。

  民主评事,着力推动工作落实。突出百姓在“自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一事一评”工作原则,由百姓对村(社区)的工作开展民主评议,以此考量村(社区)的工作情况,监督评理说事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百姓服务。(林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