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2019-06-04 11:08:58  |  来源:大连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中国古代青铜工匠东渡路线复原示意图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嘴子石戈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嘴子铜镞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王山鹿骨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王山石棍棒头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嘴子陶舟形器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双砣子海参罐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王山石钺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嘴子遗址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大王山遗址

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在大连

牧羊城城址

  徐昭峰

  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早期中外文化交流,在推动东北亚地区早期的文明化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北亚地区早期文化交流:

  东西、南北与陆路、

  海路交汇于大连地区

  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和辽河上游的辽西地区,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有了较为成熟的文化系统、较为发达的农业和宗教意识。在环境和人口压力下,包括族群的主动或被动的流动与迁徙,给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带来了先进的文化。

  大连地区的文化形成后,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碰撞,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推动本地区文化的共同发展、繁荣,形成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圈。

  而这种交流,东西路线是辽西-辽东-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日本列岛,南北路线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东北腹地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至日本列岛。当然,这种交流的途径也可以是逆向的,但均以大连所在的辽东半岛为中心。

  和其他区域性文化圈不同的是,东北亚地区早期的这种文化上的广泛交流,除掉陆地这种交通方式外,更多的还是以海路来完成,这里面涉及到早期海洋资源的探索与开发问题。而山东沿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列岛这一海上交通线,还被称之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

  这种东西、南北交汇于大连地区的中外古代文化交流无疑奠定了大连地区古代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地位。

  距今约3400年的大王山遗址:

  极可能是大连地区

  迄今年代最早城址

  相当于晚商时期的双砣子三期文化大嘴子遗址中出土有铜镞、石矛、石钺、石棍棒头等兵器,说明当时的战争已经初具规模。有一些石质兵器的制作十分精致,打磨较为光滑,刃部十分锋利但却没有使用的痕迹,据此可推断这类所谓的兵器并不是作为兵器使用,应该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大嘴子遗址还发现有石筑围墙,有的学者认为石墙具有防御功能。

  位于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拉树房村西南属双砣子三期文化的大王山遗址面积特别大,仅发掘区面积就达5800多平方米,揭露出房址55座、石砌平台5座。根据发掘者描述,发掘区仅为整个遗址区的一角。遗址中围建了多个大型的平台活动面,用以建筑房屋和生产生活,而且各平台间和平台与房址间还连接有道路,这是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的明确反映。

  大王山遗址位于海拔239.5米的大王山南坡上,而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则多建于沿海的砣子上或者是近海的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带。我们若以大王山为中心点,则大王山遗址的辐射区域基本涵盖了这一时期大连地区的所有遗址聚落。大王山遗址应该是双砣子三期文化时期的一座具有向心力和控制力的核心聚落。大王山遗址的聚落形态与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二道井子城址极为相似,所以大王山遗址极有可能是大连地区迄今年代最早的一座城址,距今约3400年。

  战国晚期的牧羊城、

  张店城等:

  大连地区开始逐渐融入

  中原文化系统

  及至战国晚期,大连地区发现的城址主要有牧羊城、张店城等。牧羊城始建于战国末期,兴盛于西汉时期,衰落于东汉初期,而后逐渐废弃。城址所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临渤海,东依老铁山,扼守连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海上要冲。牧羊城的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城壁底部有用石块砌成的墙基。根据考古资料可知,城内出土的遗物,多是战国遗物,有铜镦、刀币、圆币、铁器、瓦当等。

  张店城位于普兰店花儿山乡张店村北。城址的规模相当大,城墙也是用土夯筑,在城内外出土了大量的战国遗物,有铜斧、玉虎、安阳布等,说明张店城与牧羊城年代相当。

  牧羊城、张店城等的出现,包括该时期大连地区大量铁器的发现,其背景应是燕文化入主辽东半岛。以牧羊城为代表的战国晚期城址在大连的出现,可能与战国晚期燕、齐战争有关。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大连地区开始逐渐融入中原文化系统。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