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正风肃纪监督模式以高科技助力监督工作

2019-07-11 13:07:50  |  来源:沈阳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专家肯定沈阳正风肃纪监督模式

张哲 摄

专家肯定沈阳正风肃纪监督模式

工作人员在演示操作大数据平台 李浩 摄

  大数据时代,一组组数据背后可能蕴藏着无尽的秘密……

  几家公司的投标书,竟出自同一台电脑;村干部、餐馆老板竟一直在领取扶贫补贴……发现这些问题的,正是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

  从今年初起,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开始对全市党员干部开放参观。180天的时间,这个平台对外讲解174场次,几乎达到每天一场的频次,全市4000多名党员干部参观该平台。而开放的效果也很明显,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主动带着赃款,找到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

  据市纪委监委统计,以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接收举报信和主动监督,平均一年能够发现问题三万多个,而大数据平台建立后,仅民生领域一天就发现八万多条异常问题或嫌疑线索,效率大幅提高。经民政部门自查自纠,为国家挽回资金损失500多万元。这组数据还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专家的关注。

  大数据平台拥有哪些神奇功能,可以让隐藏在海量信息中的异常情况即刻现形?普通市民如何参与其中?未来市纪委监委对于大数据平台建设有何设想和规划?近日,记者走进“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与您分享与平台有关的那些事儿。

  整合4100个单位25.1亿条数据

  2017年8月开始,沈阳在全市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冲着项目去、对着资金查。通过这次检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令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深思:纪委监委工作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执纪较强、监督较弱。单靠“事后”问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乏力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机制,用制度、用科技约束权力,使其不能“任性”。

  2017年10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冬石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设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工作思路,并迅速成立了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2018年2月起,市纪委监委与中科院计算所联手打造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整合原来分割“沉睡”在全市4100个单位的25.1亿条数据信息,涉及民政、医保、科技、人防、债务、招投标等十几个领域,通过智能分析,实时发现公共决策行权中的异常情况和涉嫌违纪违法线索。

  这个平台包括“一库四系统”:“一库”即大数据库;“四系统”即公示系统、智能分析系统、预警系统、实时查询系统。目前公示和智能分析两大功能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实效,预警系统和实时查询系统还在进一步建设当中。

  市民发现问题可“一键举报”

  在市纪委监委的恒温机房内,服务器昼夜不停地运行。展示厅里,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跃动着各类数据信息。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已经实现的两大功能之一“公示功能”,让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这位负责人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首先是一个公示网站,可以从中查到政府招投标项目、资金补贴等信息,还能查到与个人相关的社保情况、工商资料、低保领取记录等。

  “公示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内置了一个像‘百度’一样的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对公示的资金和项目进行一键查找。”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操作大数据平台向记者演示:在输入“刘强”名字后,出现了与之相关1696条资金记录,再继续点击其中一条与他相关的玉米大户种植补贴的公示,里面显示了他的姓名、隐藏了八位数字的证件号码、所在区县街道和村落,以及补贴发放的时间、金额和方式等。如果市民认为公示人员没有资格领取、领取金额有误或存在重复发放等问题时,都可以在下方输入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进行一键投诉和举报。

  “围标”“串标”者无所遁形

  正风肃纪监督平台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晒账单”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引入“大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功能,通过数据比对,许多问题都一目了然。

  政府工程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围标”“串标”一直都是顽疾,为给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大数据平台将全市招投标领域信息进行了比对和分析,计算出报名率与最后的中标率,发现许多企业报名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却一次都不中标等问题。

  “这家江西的公司投标337次,中标次数为零;这家沈阳的公司投标271次,中标次数为零……”频频投标却频频不中。招标单位与最后的中标单位之间有何关联?大数据平台又将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进行进一步的比对,从中发现了问题:2016年,皇姑区某公司招标六次,其中五次为同一家公司中标;和平区某单位招标六次,其中五次为同一家公司中标……“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进行合作,中标率可达到80%以上,我们充分怀疑他们之间是存在某种问题的,这成为我们发现的疑似问题。”工作人员介绍说。

  大数据平台发现的这些疑似问题被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经过核实,确实发现了152家公司涉及的69个标段存在实质性问题。一家沈阳的监理公司,监理七个不同公司的项目,投标文件都是在同一台电脑上制作的。大数据平台页面显示了处理结果,已依法立案,并进入了沈阳的信用系统当中。

  把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比对和分析,数据就有了生命,揭示出招投标领域背后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对腐败行为“精准施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大数据平台对群众最为关切的惠民补贴领域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了九万多条问题,涉及金额5700多万元,这些问题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记者看到,在大数据监督平台电子页面上,有社保、民政民生资金使用、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招投标异常问题预警等各类分析窗口。随机点击“死亡人口领取社保”“村干部领取社保”等专项搜索栏,系统即刻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比如,新民市刘某已于2015年去世,2016年至2018年间仍在享受低保金,共计涉及金额近三万元。大数据平台还发现了村干部领取低保金的现象,辽中区一名村干部从2016年至2018年间领取低保金共计29笔,涉及金额2.7万元。

  这边开着宝马,那边却一直领着低保金。针对这种现象,大数据平台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体户人员和领取公积金人员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沈北新区一家狗肉店老板,从2016年到2018年,领取城市低保、电价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以及其他类补贴共计四万余元,还领取了项目类资金10余万元。

  针对大数据监督平台发现的这些疑似问题,2018年10月,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民政局一起进行核实,在发现的九万多条问题里,86%存在实质性问题,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民政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民政核对机制,完善了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制度,增加了核对信息的覆盖面和频率,与公安、国土及金融等部门签订信息共享协议,将原来的半年核对周期缩减为一个季度,并对重点项目进行实时核对,对涉及骗保、冒领的资金进行追缴处理,修订城乡低保对象认定办法,重新制订相关文件。同时民政系统于2018年12月立项,已投入658万元,正在建设互联网+民政信息平台。

  “这正是我们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的初衷,旨在推动各职能单位加强监管,优化完善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让惠民资金真正用在有需要的老百姓身上。”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肖春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