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产品的无节制使用该说“不”了

2019-06-14 09:54:39  |  来源:大连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新闻背景:日前,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了一位2岁半的小女孩,家长说孩子总是习惯性皱眉头、眯眼睛,已经快一年了。经过散瞳验光,医生发现女孩双眼近视竟达900度。据了解,孩子家里长辈对她比较溺爱,为了哄她玩,从1岁左右就开始给她看手机。因为她每次看手机时都特别安静,所以家人每次都让她看很长时间。医生表示,正是由于过早并且长期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让人遗憾的是,女孩的高度近视不可逆转,也许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度数还会加深。

  在我们的生活里,电子产品已经避无可避,从儿童到成人都存在过量使用电子产品这一突出问题。解放军第967医院眼科二组组长董晓飞说,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3700万人盲,1.24亿人视力低下。我国近视眼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约70%,造成这一庞大数据的原因之一便是无节制使用电子产品。

  长期使用易造成视疲劳

  现在电子产品很多都是手持式的,方便的同时,由于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比如强光或弱光下、颠簸的车上、行走中等,手持设备难免抖动,具有明显不稳定性。这种视距的频繁变化,再加上不同颜色亮度的频繁闪烁变化,眼睛为看清荧屏文字、图形等信息内容,必须紧张地进行自我调节,久之睫状肌就会疲劳,处于痉挛状态,引起一系列例如视物模糊、眼异物感、眼胀、眼痛甚至头痛、恶心、呕吐、焦虑等症状,轻则表现为视疲劳,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甚至可能导致青光眼、青睫综合症等眼部疾病。

  长期使用易导致干眼症

  研究显示,人的眼睛在正常视物的时候,每分钟眨眼约20次,但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眨眼次数会大大减少,最少的时候一分钟只眨眼2次至3次。眨眼次数过少,导致眼睛长时间暴露在外,泪液蒸发较多,眼球表面的泪膜出现极不稳定或覆盖不匀的情况。泪膜具有保护眼睛和参与少部分屈光的功能,泪膜破坏会导致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甚至患上干眼症、结膜炎或角膜炎等。

  长期使用易降低免疫力

  目前常见的电子产品采用的大多是液晶显示方式。液晶屏幕产品发出的光线中蓝光比重比较大。短波,尤其是短波蓝光,穿透性很强,可以穿透人眼的前节组织到达视网膜,造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的凋亡和损伤,长时间会引发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同时,电子产品产生的光线对人体松果体等生物钟调节系统还有影响。部分研究数据显示,长时间使用,尤其是夜间使用电子产品,可造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下降,继而影响人体免疫调节力,造成相关疾病。

  “防蓝光”有用吗

  蓝光一般是指80nm~500nm波长的高能可见光。其中,波长440nm~470nm以内的蓝光可能对视网膜有害,而波长480nm~500nm之内的蓝光则有调整生物节律的作用,睡眠、情绪、记忆力等都与之有关,是对人体有益的。除了存在于自然阳光之中,蓝光还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及手机等光线中。

  经临床研究表明,儿童使用电子视频终端后出现的近视与阅读距离和阅读时间有关,与蓝光无关。每天暴露在户外的阳光下,能有效预防儿童近视发生或降低近视发病率,而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蓝光对视网膜可能有损害,但蓝光也可能是有近视保护作用的。电子视频终端发出的蓝光强度非常弱(比自然光弱几百倍),如果不是每天长时间(8小时以上)盯着手机或电脑看,而是合理使用电子视频终端则不必戴防蓝光眼镜。

  如何预防电子产品的伤害

  通过改变使用时的一些习惯是可以尽量减少电子产品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医生提醒,如果没有必要,尽量缩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且每持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使用时要保持正确姿势,使双眼和屏幕的距离处于最佳,躺卧时不使用。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条件下,不要在黑暗中使用,电子设备屏幕过亮时对眼的损害也很大。不要在走路、坐车时看电子产品,运动过程中所带来的晃动会造成视觉疲劳。要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享受阳光,活动身体,有利于放松眼睛和增强体质。尽量选择固定的电子设备使用,例如电视、电脑等。研究表明,手机、iPad等掌上电子设备造成的眼部损伤是电脑、电视的12倍。可用其他显示屏替代液晶显示屏进行阅读及学习,例如墨水屏等,或直接看纸质书籍。定期检查眼睛,及时了解眼睛的健康状况。改善饮食,多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比如鱼油、蛋黄、深色的青菜、胡萝卜、老玉米、西红柿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