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38件国家一级文物太难得

2019-10-11 15:17:55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原标题:“又见大唐”开展4天观众近万人,他们感叹——一次看38件国家一级文物太难得

一次看38件国家一级文物太难得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一次看38件国家一级文物太难得

展览现场

  “38件国家一级文物同时展出,‘又见大唐’太精彩了,这样的观展机会太难得了!”一位来自成都的王姓观众兴奋地对记者如是说。

  连日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参观“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的社会各界观众络绎不绝,开幕4天参观者近万人。其中,还有乘坐高铁、飞机来到沈阳观展的外地观众。这证明了这一世界范围规模最大以唐代书画呈现大唐风韵展览的魅力。

  寻找“虢国夫人”

  一进辽博,观众就能看到一个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背景的巨大展板。沈阳市南昌新世界学校学生刘小雅拉着妈妈徐千雅的手在此拍照留念,之后又去三楼“盛世画卷”单元看《虢国夫人游春图》真迹。刘小雅和妈妈一边仔细观画,一边一起寻找“虢国夫人”,猜想画中哪位是虢国夫人。刘小雅说:“我平常喜欢画画、舞蹈和钢琴,能在自己少年时代有机会集中看到这么多的国宝,真是太幸运了!这个展览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一位80岁的观众看完展览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我们国家太伟大了,我们有伟大的文化,我们有壮美的山河。”

  辽宁画院院长、辽宁美术馆馆长冷旭说,“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是以书画为主要形式再现大唐盛世,就绘画层面而言,可谓叹为观止,展览荟萃了这么多国宝级文物,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对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者来说,真是一次难得且需要慢慢吸收、消化的艺术盛宴。

  国宝荟萃 机会难得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观众井然有序地站排观展,在外企工作的郝曌对记者说,她喜欢唐三彩马,精神抖擞,马身施枣红色釉,马鬃及面部施白釉,鞍和马鞯施黄、绿色釉,颜色和谐。马戴络头,攀胸以白色杏叶为饰,背部革带有绿色杏叶垂饰,显示出唐马的豪华高贵。感谢此次展览为观众展出百件珍宝!

  辽宁大学学生王瑞雅说,以前在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里看见《万岁通天帖》,这次看到真面目,特别棒!“我国庆长假没回河南老家,就是在沈阳等着看这个展览!从媒体报道中得知,为了这次文物展,辽博文物保护中心修复师20天内要修复20多件文物、制作40多件文物的展示固定装置,感谢修复师的付出!”

  这次展览现场还有古琴表演、文创产品展销。王先生是特意从武汉到沈阳观看展览的,他对记者说:“《簪花仕女图》《萧翼赚兰亭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等皆为中国书画史上皇皇巨制,如此众多国宝同时亮相,无疑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这趟沈阳行来得真值!”

  在展览大厅,记者见到沈阳书画院院长于晨,她说:“这次展览通过绘画、书法、雕塑,包括一些陶俑作品,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大唐历史情境中。大唐盛世是中华文明中一个鼎盛时期,也是我们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历史时期。从展出的书画文物中,我们能体会到大唐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精神面貌。历经千年,大唐的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鼓舞作用。”

  在《簪花仕女图》展柜前,记者见到了画家杨柳。她说,从此幅国宝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活动空间有极大提高,着装风气也开先河。唐朝的世界性和包容性使唐代女子服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服饰和发式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风气。

  画家朱国良说,他不仅观看了展览,还聆听了两场高端学术论坛,专家学者对大唐文化渊源和多姿多彩文明景象的解读,激发、深化、启迪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线条色彩呈现盛世风韵

  展览启幕首日,鲁迅美术学院动画学院教授满懿就到辽博观展。她坦言:“辽博此前展出《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时,我看了三遍,每次都激动不已,这次观看依然很激动,这些旷世文物看多少遍都不够。当年在鲁迅美术学院上学时,我临摹过《簪花仕女图》的印刷品,现在看到的是真迹!真迹中的线条、色彩反映出大唐盛世的繁荣富强。”

  除了书画令人格外关注,展览中,唐釉陶和唐泥塑也是看点。记者看到,在一个展柜里展出了4件文物,分别是朝阳、陕西、旅顺、河南等博物馆收藏的,有在洛阳和新疆出土的,还有在朝阳和西安出土的。不同地区出土的唐釉陶和唐泥塑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状态。比如朝阳市博物馆收藏的“唐釉陶半翻髻仕女俑”是从朝阳纤维厂唐孙则墓中出土的,通体施淡绿色釉,头梳单刀半翻高髻。据介绍,唐俑是按照生活中的真人塑造制作的,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唐彩绘陶男装女立俑”是在西安市东部郭家滩出土的,女子面庞圆润,头戴幞帽,身着圆领长袍,腰系革带,脚穿靴子。据介绍,在唐朝幞帽、袍服、靴子均为男子服装,妇女穿男装是流行风尚,不仅穿汉式男装,有时也着胡服男装。

  满懿说,唐代国风开放,人们审美追求新异。如此开放的审美和着装观念与唐代开放和交融的文化有着很大关系。从妇女穿着男装看,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个性解放的社会。一个国家的进步从百姓的着装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当下中国社会,百姓着装丰富多彩,这是一个国家盛世开放的表征。

  让观众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

  辽宁画院研究员徐萍说,“又见大唐”就是将传世的中国古代书画经典最直观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审美需求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中汲取动力,凝心聚力,再创辉煌。 徐萍认为,此次展览一个有别于以往古代书画文物展的突出特点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让古代经典走进当代,融入人民群众的情感中、生活中和今后的创造奋斗中,让盛世画卷和浩荡书风永久流传。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展陈设计雍容大气,典雅美观,盛世气象感染着每个观众。更感人之处是,每件展品都如同久别的老友,在向你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倾吐着和你一眼千年的旷世情缘。徐萍说,在《昭陵六骏图》展示中,将杜甫的咏马诗章与章怀太子墓壁画一并推出,让纸本绘画和壁画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杜甫诗篇联系起来,展现出缤纷的盛世大唐。而一把九霄环珮古琴,几近专业的翔实解读,让最具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与当代人产生和鸣。在《万岁通天帖》展板前,将历代收藏印章准确考释展列,起到了深入解读经典,助推传承文脉的作用。

  还有许多观众表示,“又见大唐”体现了辽博人敬业、专注、精诚的职业精神,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这种精神。他们要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记者 杨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