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淬炼“金字招牌” 打造工业强省

2019-09-04 13:38:12  |  来源:辽宁日报  |  编辑:李静   |  责编:董健雄

  原标题:淬炼“金字招牌” 打造工业强省——“叫响辽宁品牌”系列报道之一

  工业是辽宁的脊梁,品牌是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辽宁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工业品牌逐步壮大。雪花、鞍钢、中华、忠旺、大连瓦轴等5家工业品牌入围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华晨汽车、桃李面包进入“2019中国品牌500强”;沈鼓空气压缩机、远大玻璃幕墙、禾丰混合饲料、大杨创世西服、沈阳红药等品牌,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中国泳装名城、西装名城、棉服名镇、裤业名镇、皮草皮革名镇和户外服装名镇等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辽宁制造正在以品牌之力,夯实工业之基。

  9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叫响辽宁品牌”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一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优质企业培育品牌

  近年来,辽宁省高度关注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小升规、规升巨”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01户企业实现升规。

  重点培育的“规升巨”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202户。

  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做精。目前,辽宁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家,其中,辽宁壮龙无人机、沈阳拓荆科技、辽宁奥克化学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2018年以来,辽宁省支持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创建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中航发六〇六所、大连冰山、三三工业牵头创建了燃气轮机、冷热技术、掘进装备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辽宁省工业品牌科技含量。

  凭高质项目支撑品牌

  项目是孕育品牌成长的重要“土壤”。

  年初以来,辽宁省重点推进110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积极助企解决融资难题。加快推动 “三方联动”试点工作,组织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赴鞍山、丹东、辽阳、盘锦和锦州5市实地推动项目,目前已为100多个高质量项目募集资金100多亿元。

  帮助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今年以来,辽宁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计划安排资金7.03亿元,已拨付到位6.21亿元。围绕补齐产业短板引项目,宝马第三工厂、华锦沙特阿美精细化工、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华为、腾讯等产业巨头纷纷入驻。目前,腾讯电子竞技、云启基地等项目已经启动,东北地区结算中心落户沈阳;华为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建成,沈抚新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上线运行。

  用出色产品树立品牌

  产品是品牌的物质载体,决定其价值。

  年初,辽宁省印发了《辽宁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荐产品目录(2019版)》,其中包括189户企业生产的284个产品,涵盖智能装备及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多数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位居国内前列。

  辽宁省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利用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每年滚动推进10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60个。华晨宝马在沈阳建成了全球首个5G汽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智能装备,2018年辽宁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

  助力产品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制博会、大连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等展会。通过推进辽宁省与江苏对口合作、成功举办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辽宁省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同时,支持企业加强与日本、韩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深度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高质量产品“走出去”,加快辽宁工业品牌走向全球。

  建完善机制助力品牌

  品牌建设机制是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辽宁省先后出台了《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等一系列品牌激励政策,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品牌提升的意见》,构建了政府培育、企业争创、社会促进、舆论宣传、价值评价、法律保护“六位一体”的品牌提升工作格局。

  辽宁省通过“辽宁名牌”认定和每两年一次的省长质量奖评选,树立了一批质量品牌标杆。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42家,工业企业占39家,其中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远大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有效期内辽宁名牌产品837项,其中辽宁重点名牌产品42项。2018年,“辽宁名牌”企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23.7%,成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9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记者 孙大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